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汽车是一个长期、频繁使用的工具,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而在原厂保修期结束后,车主们将面临高额的维修费。但如果消费者能再花少许费用,获得更长的保修时间,这看上去是件“好事”
花钱“延保”划不划算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 鹏
  “再付几千元就能够给车子延长质保期?只要是零件坏了都可以保修?”在北京一家日系车4S店里,车主李女士略带疑惑地向4S店工作人员打听。工作人员肯定地回答她:这就是付费延保服务,车主付出不等的费用就可获得阶梯式的售后保障。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正当价格战已经让各大厂商趋于疲惫时,一场针对售后服务的战役又悄然展开。不少汽车品牌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纷纷推出了汽车延保服务,消费者可通过缴纳一定费用来延长车辆保修期。但是,这种延保服务对消费者的实惠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真的能为消费者节约用车成本呢?

多品牌试水有偿延保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通用系列品牌、东风日产、东风标致等汽车企业均已试水有偿汽车延保业务,且各个厂家所定制的延保服务各有特色。据东风日产北京某专营店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东风日产针对2011年9月1日后购买天籁、轩逸、奇骏、逍客4款车型中任意一款,且车辆使用性质为非运营性质的新购车用户推出了“N延保”服务,如果客户参加延保计划,厂商将在新车保修期结束后继续提供为期1年/2万公里、2年/4万公里的保修服务。
  在东风标致北京某4S店记者了解到,根据消费者购买车型的不同和选择的延保时间长短不同,延保费用也各不相同。比如标致508因使用进口配件较多,新车延保至3年需要5000元,而10万元左右的车型延保至3年仅为2000元。
  与之相比,上海通用系列品牌则是打包具体的保修零部件形成不同产品。记者从上海通用北京某4S店了解到,目前该店内销售的延保产品分为重要部件、综合保养、全面保养三大系列,价格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不同车型延长保期一年的费用也不同。

“较少”费用其实不少

  从车主角度出发,质保期后如果出了故障且没有厂家保障,高昂的维修成本无疑会转嫁到车主身上。而如果能通过支付一笔相对较少的费用来延长车辆保修期,避免因保修过期引起的大笔费用支出,对车主来说看似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
  然而记者通过算账却发现,这笔“较少”的费用其实并不少。以上海通用旗下的凯越为例,如果想延长到3年/8万公里保修期,其重要部件、综合保养、全面保养这三种方案所对应的价格分别为1688元、2688元和3588元;如果想延长至5年/10万公里,价格则上升为4188元、7188元和9188元。而对于林荫大道、昂科雷等通用高端车型,如果延长保修期至5年/10万公里全面保养的话,则需要40188元的费用。“太贵了,延长三年保修期,就得花费几千元,如果车子正好在这三年没问题的话,就太不划算了。”一位准备买车的消费者对记者说。这位消费者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按照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整车技术已相当成熟,汽车质量也比较稳定,车辆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核心零部件在几年内一般不会出现严重故障。而随着年限的增长和磨损程度的增加,车上一些零部件会陆续达到或者接近使用寿命,车辆才会陆续出现问题。“而在这时,相当一部分车主会选择卖车,而不是修车。”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一位二手车经销商告诉记者。

花钱“延保”未必划算

  记者还了解到,保修期的延长并非意味着车主可以不再掏钱。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厂家的产品质保范围均不包括机油、火花塞、滤清器、刹车片、制动盘、雨刮、轮胎、蓄电池、灯泡、保险丝等项目。有些品牌还规定,质保期内发生问题要更换零部件,工时费也是消费者自己埋单。同时,很多厂商推出的有偿延保还规定,保修范围只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前后传动轴等核心部件,而这些零部件一般不易损坏。
  而且消费者一旦购买了延保服务,就必须严格遵循厂家保修手册中的规定,如必须到品牌4S店定期保养、不能在其他修理厂维修、不得将车用于经营项目、不能对车辆进行改装等,否则车主将被视为自动放弃保修权利。
  因此有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有偿延保未必对每位消费者、每款车型都是实惠的,车主在购买这项服务前,应综合考虑其性价比,以及厂商规定的附加条件和保修范围。

●名词解释
延保服务

  所谓“延保服务”,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超过厂家保修期与保修范围的维修服务,多数是有偿服务。目前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机械产品、钟表、珠宝等产品种类且多数都在耐用品和奢侈品行业。
  汽车延保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欧美国家的汽车延保率已经超过了60%,美国延保业务在2008年的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许多消费者甚至把延保的时限和收费纳入了购车的考虑因素之内。而在中国,这项业务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按照目前我国的汽车报废法规规定,乘用车的报废标准是15年或50万公里,这与厂家普遍所提供的2年或6万公里的保修期限相距甚远。由此可见,国内汽车有偿延保服务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张 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花钱“延保”划不划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