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多给特殊孩子一些心理关爱
作者:戴岱
图片


  图为志愿者和特殊群体儿童一起做游戏
■本报记者 戴 岱
  “我最希望过儿童节,有很多人来看我们,有好吃的、好玩的。”提及儿童节,媛媛满脸喜悦。
  媛媛是北京市昌平区弘德孤儿院的孤儿。近日,本报记者来到这家孤儿院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家企业来此看望孩子们。孤儿院的张老师笑着告诉记者,“六一”前后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因为每到此时前来看望孤儿的单位和爱心人士很多。但当记者问起平时来看孩子的人多不多时,张老师却立即收起了笑容。
  张老师告诉记者,平时来的人很少。“其实,孤儿们要的不仅仅是一支笔、一件衣服,更需要长期的心理关爱。希望热心人士能关注他们的成长,真正帮助他们重新走入社会。”张老师说。
  事实上,孤儿仅仅是缺少父母关爱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分支,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殊儿童心理关爱,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孤儿群体
帮扶不仅仅只是物质

“他们是群很朴实的孩子,你对他一点好,他会十倍返还你。他们得到的爱少,因此,对爱的感知力很强。有时候别人无意的一句话,在他们心里激起的波澜要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北京“好学吧”创始人、心理学专家左辉这样向记者描述孤儿的情感世界。
  左辉表示,家庭变故让一些孩子一下子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面对打击,他们的情感世界失去了平衡。这种急剧变化的情感落差,让很多孩子因此变得沉默寡言,缺乏安全感。当看到其他孩子的天伦之乐,这种感觉会加剧。此外,由于失去父母,孩子会变得过低评估自己,往往看事情悲观、不自信、想法消极,并且不愿意合作交流。不过,他们又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孤儿也往往表现出很多极端的逆反行为。
  左辉认为,尽管目前社会对孤儿有很多的帮扶,但孤儿的精神和心理问题以及成长中所产生的困惑等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还有社会的关爱和认可。“我们应该努力帮助孤儿重塑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结构,引导他们主动认知事物和看待自身,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左辉说。

单亲孩子
家长不应隐瞒离异事实

  左辉曾经问及过一个整日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为何不愿意学习,他的回答令人震惊:“他们毁掉我的希望,我就毁掉他们的希望。”尽管这个孩子出言不逊,但这恰恰表明了他对家庭的渴望。
  左辉告诉记者,前来进行咨询和治疗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困扰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压力和不恰当教育,其中最常见的是单亲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隐瞒离婚。
  事实上,隐瞒离婚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孩子将来知道实情后,可能受到的伤害会更大。在多年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左辉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她告诉记者,曾有一个10岁的孩子,离异的父母出于对他的“保护”,对其隐瞒离婚一事长达7年。当他知道真相后,之前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在一瞬间崩塌,此后患上了强烈的抑郁症。
  左辉认为,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向他们解释离异的原因。家长也不能因离异自责而过分溺爱孩子,这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左辉说,经历婚姻失败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坚强,否则孩子对未来的生活会充满恐惧。在离婚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孩子肯定不适应,家长不仅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左辉指出,单亲孩子另一个潜在的心理问题是容易偏离性别角色。由母亲带大的男孩性格往往偏向女性化,容易诱发同性恋。而由母亲带大的女孩则往往缺乏安全感。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此外,家长还应注意不要拒绝另一方探望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留守儿童
父母的沟通不可少

  近些年,“打工潮”让很多乡村只剩下了小孩和老人。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抚育下,虽然衣食不愁,但却长年面临情感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普遍有着特殊的烙印,理性上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挣钱是为了生活更好,但在潜意识中他们对父母还是不理解,认为是自己不值得爱,所以父母才选择离开。”左辉说,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普遍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和心理发展的异常。这些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任何事情都喜欢争抢,因为情感的缺失,他们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不去争抢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二是什么都不敢做,做事不积极主动,缺乏自信。此外,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还表现在内心封闭、情感淡漠、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交往、抑郁自卑等,有的逆反心理严重。
  在左辉看来,偏远农村的老人普遍没有什么文化,加之和孙子辈的人年纪差距较大,其价值体系、世界观都与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别。此时如果父母一出去上十年,孩子在从幼年到青春期的转换中,很容易对未来产生迷茫,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
  左辉建议,外出的父母应多和孩子沟通,问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多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要尽量多争取时间回家与孩子团聚。对于学校来说,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

●记者手记
关爱留守儿童应三方共同努力

  伴随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我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很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到城市寻梦,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由于教育、生活等条件限制,他们的子女多数不得不长期留守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 《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少年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少年儿童。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多由隔代的老人抚养。由于老人精力、体力和能力有限,而留守儿童又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的状况,由此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道德问题、学习问题和亲情缺失等问题日渐突出。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党和政府应作为主角,起到正确有效的引领作用;学校、媒体及社会各界群众团体也要及时关注;家庭、家长更要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立体系统地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戴 岱)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服务·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多给特殊孩子一些心理关爱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