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系统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扫描
■本报记者 姚 敏
编者按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工商系统广大工商干部和执法人员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总局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和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大力推进监管执法效能建设,强化日常规范管理,着力推进监管规范化和执法能力建设、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加强部门和区域协调协作,全面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监管水平,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纵深发展,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维护群众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抓整顿
●数据
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153.2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719.6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61.3万个次,取缔无照食品经营4.6万户,吊销营业执照613户。
各地工商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按照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全国工商系统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加大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力度,精心组织实施,着力解决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按要求分解整顿任务,细化整顿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食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季节性节日性食品、食用油、酒类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办违法案件。
农村食品整治:以城乡接合部、乡(村)镇、农村旅游景点、长途汽车站等为重点区域,以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市场销售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和假冒、仿冒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无照经营,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
乳制品整治:认真履行流通环节乳制品监管职责,严格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制品市场主体准入;严格质量监管,增加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样检验数量和频次;严格规范乳制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乳制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
食用油整治:突出重点场所和区域,严格检查食用油经营者特别是散装食用油经营者的进货来源,全面检查经营者进货查验、检验合格证明、索证索票以及散装食用油标签标志等制度落实情况,对进货价格明显偏低和无标签标志、来源不明、无合法证照及检验合格证明的食用油进行重点检查和严肃查处。
酒类整治:严格酒类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监督酒类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以名优白酒、葡萄酒特别是进口葡萄酒等酒类为重点品种,以酒类生产集中和销售、消费量大的地区为重点区域,重点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仿冒知名酒品牌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行为: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登记和台账制度,将标签标志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的重要内容,强化对食品添加剂质量的监管。积极推进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自律建设,严格落实各经营环节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严厉查处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始终保持严管重打的高压态势。
重日常
●数据
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共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211.48万个,食品经营主体共计达到521.8万户。各地工商部门加大食品质量抽检力度,2011年共抽检食品33.2万组,合格31.2万组。
江苏、湖北注重基础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着力研究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位”等问题,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湖南注重监管制度建设,有力提升日常规范化管理水平。上海、广州、大连、武汉积极探索信用分类监管,取得积极成效。天津狠抓“三级”行政指导,有力提升监管效能。贵州依托第三方力量,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流通环节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河北、甘肃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快速检测体系规范化建设。宁波通过系统统筹、品牌统筹方式开展抽样检验,取得良好效果。
各地工商部门以确保食品经营主体合法、食品质量合格、经营行为规范为目标,为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重点抓好“三个严格”、“三个强化”,增强日常监管规范化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首先,严格把好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强化食品经营主体经济户籍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严格依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营业执照核发行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许可管理和登记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健全登记机关与许可证发放机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并及时更新流通环节经营者“经济户籍库”,并严格按照《关于对食品经营主体予以特别标注的通知》规定,对食品经营主体及时进行特别标注,切实做到经营主体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
其次,严格监管食品质量,强化食品抽样检验和快速检测工作。按照从入市、交易到退市全程监管的要求,强化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监督经营者建立和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加强对食品包装、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的监督检查,严查经营者伪造、涂改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违法行为。
再其次,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强化基层工商所日常巡查监管和案件查办工作。严格落实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认真落实“两图一书”监管工作要求,划分网格化责任区,切实做到任务到岗到人。以“主体资格、经营条件、食品外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来源、包装装潢标志、商标广告、市场开办者责任、食品质量、经营者自律”为重点内容,强化巡查和检查。
保节庆
●数据
各地工商部门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切实保障节日和特殊活动期间食品市场消费安全。仅2011年中秋节期间,全国工商系统就出动执法人员50.54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47.89万户次,其中检查月饼经营户61.33万户次;查处销售假冒伪劣月饼案件301件,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2.11万公斤。上海世游赛和深圳大运会期间,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7.6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36.1万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4.86万个次。
各地工商部门高度重视节日食品市场的安全保障工作,突出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中秋节等节日,以市场消费量大、消费者申诉举报多以及群众节日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季节性食品为重点品种,加大执法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食品店的监督,重点整治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问题,依法查处无证无照经营,严厉打击销售过期、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上海世游赛和深圳大运会是2011年两大重头赛事,赛事所在地上海、广东工商局,深圳市场监管局和相关地工商局落实总局的《关于切实加强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等项工作的通知》及部署,加大保障力度,为上海世游赛和深圳大运会成功举办作出重要贡献。上海实施三级保障,严格监督供世游赛食品流通企业落实管理责任,突出重点食品品种,加大抽检力度,世游赛期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和食源性兴奋剂事件。广东加强对深圳大运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深圳充分发挥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三大环节食品安全统一集中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以大运会食品安全数据检索和视频监控为核心的可追溯体系。
查案件
●数据
各地工商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力度,积极防范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问题。2011年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件6.9万件,移送司法机关258件。
各地工商先后及时依法开展了对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罗丹明B的食品、“山寨食品”、问题燕窝等食品市场清查,及时下架退市问题食品,并依法查处、妥善处置了“瘦肉精”、“人造假豆腐”、“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
严把关
●数据
各地工商部门切实监督经营者严把“三大关口”,即食品进货关、销售关和退市关,并建立健全十项自律制度,即①食品进货查验制度;②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③食品质量承诺制度;④食品协议准入制度;⑤市场开办者食品安全责任制度;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⑦食品退市和销毁制度;⑧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⑨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⑩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管理制度。
在严格监督经营者把好进货关方面,各地工商部门监督经营者建立执行进货查验制度,食品经营者依法索取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销货票据等方面的资料,按批次索取所购进食品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或证明文件,确保供货者主体资格合法、购入食品来源正规可靠、质检合格报告真实有效。
在严格监督经营者把好销售关方面,各地工商部门监督经营者建立健全内部安全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监督经营者对食品包装、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的自查自纠,定期检查食品的进、销、存质量安全情况;严禁食品经营者伪造、涂改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分装的食品要求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和分装日期。在严格监督经营者把好退市关方面,对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封存,依法处置或销毁。对生产企业召回的,如实记录并保留生产企业召回的相关票据,加强对退市后食品的监督管理,防止其改头换面再次销售。
促诚信
●数据
各地工商部门始终将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使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和诚信自律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仅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全国工商系统就出动执法人员37.36万人次,举办食品经营者培训班1万多个次,培训48万余人次,组织开展街头宣传咨询1.44万次,印发食品安全科普读物和宣传材料363.28万份。
山东、江西、杭州建立健全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注重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湖北积极探索成立湖北省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引导和自律作用。吉林深入推进食品经营者10项自律制度,食品经营者自律水平进一步提升。宁波在小食杂店推行食品安全星级示范评定活动,社会收效良好。黑龙江积极创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方式和方法,注重提升监督水平。陕西、哈尔滨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辽宁、沈阳、济南推行“照前培训上岗”和行政约谈告诫制度,宣教效果明显。
食品安全形势的好转和持续稳定,离不开食品行业道德诚信素质提升,推进食品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监督经营者诚信自律既是落实经营者的法定责任和义务的必然要求,又是工商部门依法监管的重要任务,各地工商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指导经营者制定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为加强宣教培训,国家工商总局先后举办了全国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领导干部研讨班和专家型人才培训班,各地工商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同时面向社会公众、经营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举办经营者《食品安全法》培训班。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董芳忠/摄) 曹丽娟/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