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高考刚刚结束,各类招生信息就扑面而来,其中不乏形形色色的诈骗信息。浙江省金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今年第七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被欺骗性招生广告所迷惑,避免上当受骗。
金华市消保委提醒,家长和考生要明辨一些未经主管部门备案擅自发布的招生、培训广告,不要上当。这些诈骗人员惯用的骗术多是冒充招办人员,吹嘘自己手中有“内部指标”,能花钱买指标或不经省招办办手续可以降分录取;有不法分子打着“补录”的旗号行骗,称某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的没来报到,可得到空出的多余招生指标,只要交钱就可以补录;一些骗子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还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