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乾元
一场暴雨给北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道路被淹,交通中断,不少车辆进水抛锚。这还不算,尤其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位车主在广渠门桥下人车陷入水中导致溺亡。而据事后相关报道,这位三十余岁的车主,是在许久无法打开车窗逃生之后罹难车中的。
逝者已矣,无论我们怎样为他心痛,也已经留不住他远行的身影。冷静下来后,我们不免要问的是,一扇车窗,一块玻璃,怎么就成了阴阳两界的分隔?
如今,原本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正日益成为消费主义的代表性商品。追求舒适以至豪华,智能甚至傻瓜化,让我们的驾驶行为变得越来越简单:雨刷是感应式的,座椅是记忆可调的,停车是自动入位的,车窗也都是一键升降的。除了方向盘和诸多按键之外,需要我们动手操作的事项,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车的智能代替了我们的思考,自动的便利代替了手工的辛劳。
然而,这一切随着这场暴雨的到来,随着暴雨带来的不幸,突然让人心中充满了问号:假如浸入水中电路失灵了,所有的智能是否就变成不灵了?已经不灵了的智能配置,是否阻断了逃生者避难求生的脚步?
当车主没有更好的自救知识或者不具备必要的逃生手段的时候,当车辆的诸多自动功能不再有效的时候,我们设想,如果座椅还是手动调节的,即便车辆已经断电,拉一下控制锁,是不是也可以增加车主的自救活动空间,以便更好地自救?再假如,车窗的升降装置是可以手动调节的,即便车外水压再强,在压力的垂直方向上,也还应该有手动摇下车窗的可能,能够让身陷其中的车主得以逃生?
可以说,对于现代汽车的研发水平、生产技术而言,我们相信,类似在车窗自动升降的功能之外,添加手动升降装置以应急需,是一点都不成问题的。甚至,这样的装置应该可以做到让每位车主都能很轻松摇下的程度。
其实,可以为自救提供帮助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比如,如今的校车上都会在两侧车窗上安装一块具有自爆装置的玻璃,采用独立电源,发生危险时通过按钮控制玻璃自爆。而这一装置的由来,就是为了避免发生校车坠入水沟导致学生窒息死亡的事故。那么,这样的装置是否也可以引入到乘用车上?
再有,即便我们不在功能上对车辆加以改善,至少也可以增加简单的附件配置。比如,作为击碎车窗玻璃最有效的工具破窗锤,是否可以成为随车赠送的标配工具,安装配置在司机座位旁边利于拿取的部位呢?同时,作为产品的提供者,生产厂家理应可以提供一份破窗锤的使用说明,包括使用的时机、方法,以及锤击的部位。毕竟,专业的工具、正确的方法是万一发生危难时效率最高的救生手段。
但这一切只是笔者的设想,这样的设想或失于专业,或致增加企业成本,种种可能都会导致其难以变现。或即使变现,也可能不是救命的绝对保证。
怎么办?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汽车这样一种特殊商品的消费者而言,更好更多地掌握汽车商品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避险,至少是对于保护自己车辆财产安全而言,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要了解车辆的进气孔高度在什么位置,以判断自己的车可以在多深的积水路段行驶;比如要知道车辆水中熄火后不能二次打火;比如要知道车辆在涉水失控时,能够及时作出判断,及时逃出车辆,以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