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地理标志圆了山东农民致富梦
作者:姚敏
图片
图片


  山东地理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催生了众多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山东省工商系统把地理标志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形成了“注册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地理标志品牌产业化模式,推动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政府推动完善兴农机制

  2010年以来《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山东省工商局《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推进地理标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系统的政策保障。截至目前,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13市出台了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意见。
  2012年山东省工商局出台了全省工商系统商标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对地理标志工作在内的商标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和督促。济南、青岛、淄博、泰安、济宁、日照等市将培育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考核体系,烟台、潍坊、德州等市工商局明确将商标培育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工商局的年终考核体系。

  强化调研和品牌培育梯队

  山东在强化政策导向的同时加强调研,开展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专项调研,坚持深入农村、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全省农产品资源状况、数量、类型、分布、品质特征、生产、加工、流通、管理和规范化运作进行全面普查和重点调研,按照重点指导、梯次发展原则,形成扶持一批、申请一批、核准一批的品牌培育梯队。2006年以来,全省共提交地理标志商标申请200余件,实现核准注册180余件。

  规范运作促进产业化

  为抓好地理标志商标的运营、规范使用,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公司+商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规范地理标志及专用标志的使用管理,使农民分享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收益。如“荣成海带”通过授权许可30多家大型龙头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使“荣成海带”地理标志的附加值赋予众多海带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养殖户,促进了该市海带生产、加工、销售的规模经营。
  地理标志品牌化使地理标志品牌在“三农”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程度的提高,辐射、带动了加工、流通、中介、仓储、包装、印刷、餐饮、金融等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产业服务配套体系。如“章丘大葱”,基地面积由5万亩发展到15万亩,销售价格以每年20%—30%的幅度逐步提高。再如目前沾化冬枣种植面积50万亩,整个产业实现年产值30亿元,10余万名枣农受益致富。

  ●数字链接

  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的191件地理标志商标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共90余个品种,其中有“章丘大葱”“胶州大白菜”“金乡大蒜”“沾化冬枣”“烟台苹果”“日照绿茶”等6件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1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一大批具有山东特色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不断涌现,如荣成海带产业有2件驰名商标和6件著名商标,日照绿茶产业有2件驰名商标和7件著名商标;烟台苹果产业有1件驰名商标和8件著名商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纪念商标法实施30周年特刊·富农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地理标志圆了山东农民致富梦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