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行业协会促食品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作者:戴岱
图片


    ■本报记者 戴 岱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毒豇豆、问题火腿肠等一系列事件接踵而至,敲响了食品危机的警钟。在政府、企业、社会、媒体苦苦寻求破题之道的同时,行业协会也在构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加强自律性行业管理、抑制不正当竞争、推动政策和国标出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是《质量发展纲要》颁布的第一年,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的201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期间,行业协会对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有哪些好的建议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协会负责人。

透明化:调和油配方不应是“机密”

  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出售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些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食用调和油配方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行业“最高机密”,消费者看不到其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含量和配比。对此,中国粮油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表示,调和油市场一直缺乏国家标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部分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仅加入少量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为主要成分,却以调和油来为产品命名。他呼吁各家企业能够公开配方配比,有效助推调和油国家标准出台,使行业向更加公开、透明的轨道发展,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2004年,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8个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就已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但在终端销售市场比例日趋扩大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却仍“缺席”。王瑞元认为,食用调和油的国标从最初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8年时间,拖得太久了。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制定工作,并形成过征求意见稿,随后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但多年过去仍未见国家标准的庐山真面目。王瑞元表示,公布调和油配方是粮油企业的责任与使命,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决策引导各行业发展的参与者,也将积极参与到推动新的国家标准出台的工作上来,打破调和油市场乱象,促使行业健康发展,让百姓买的明白,吃的放心。

标准化:“纯粮酿造”不能只是概念

  酿酒行业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酒类行业竞争升级,白酒业开始返璞归真刮起“原浆风”,多家酿酒企业将勾兑酒宣称“纯粮酿造”,价格比同度数其他产品贵出几倍。8月22日,古井贡酒爆出“勾兑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近日又有媒体再爆“七成白酒非纯粮酿造”的消息。中国白酒充斥着食用酒精的事实再次浮现在公众眼前,“勾兑”,这个给公众以负面形象的词汇,实际上在中国白酒行业已经存在多年,只不过一直以来所有品牌在宣传上都默契地回避了这一点。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琦表示,目前我们国家没有专门针对白酒成分的检测标准和检测仪器,多年来由于部分厂家唯利是图,一味追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用食用酒精勾调出所谓的“纯粮酿造”白酒,使白酒消费市场患上了“勾兑恐惧症”,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消费者对酒类产品质量安全打上了大问号。
  早在2007年国家就对白酒制定了三套新标准,第一是固态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10781),第二是固液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20822),第三是液态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20821)。固态法白酒要求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所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液态法白酒则规定可在食用酒精中加入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成白酒;而固液法白酒则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
  尽管国家有白酒酿造的相关规定,但王琦认为,这些规定上存在一些概念模糊,比如,国家规定允许使用酒精勾兑白酒,但没有具体规定比例。此外,还有很多规定需要近一步细化,比如,度数、年份、成分的详细规定。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这些标准进行完善或制定新型白酒的标准,只有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保证理化指标合格,并按规定在食品标签上标明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成分,让公众能够清楚白酒的信息,才能让白酒行业更好地发展,公众对勾兑的担忧,才会有消散的一天。同时,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会积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关于酒类质量安全的活动,在行业宣传和推广正面形象,推进行业形成自律和监督氛围。

品牌化:肉类食品质量为先

  肉类食品安全是一项从产品源头到餐桌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认为,肉类企业应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创建知名品牌,通过品牌化,加快推进肉类产品分类分级和优质优价,逐步解决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问题。
  尽管我国去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9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但不可忽视,目前我国肉类加工的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8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在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储运保鲜等过程中还存在如畜禽良种依赖引进、繁育能力差、品种抗病力不强、部分畜禽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检测技术落后、监控体系不完善、缺乏强制性技术标准等问题,导致肉品质量安全存在着诸多隐患,肉类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这些问题还在继续影响着畜禽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此,于露表示,商会将在今后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和对外出口的需要,以论坛和考察等多种形式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积极帮助企业开发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培育和扶持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强对我国优良传统肉类食品资源的挖掘,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或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传统肉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提升我国传统肉类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质量月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行业协会促食品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