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游客来到陵园缅怀先烈
■本报记者 刘文新 文/摄
“红岩”景区是重庆最响亮的一张城市名片。中秋、国庆黄金假期,全国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参观革命遗址,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爱国情怀。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也称红岩联线,是在整合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资源的基础上建成的纪念性历史博物馆,将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曾家岩、桂园等20多个景点连点成线,强化对革命文物资源的整合、保护和利用,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跻身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
10月3日上午,歌乐山烈士陵园,秋雨霏霏,游人如织。陵园台阶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一块块红砖铺就成了国旗、党旗;以浩气长存为主题的大型烈士群雕,表现出烈士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精神风貌。群雕下面的圆形纪念厅内,4根立柱上用铜牌铭刻着200多名烈士的英名,大型壁画《在烈火中洗礼》向游人展示一部血与火、生与死的壮烈史诗。
来自陕西的游客刘源告诉记者,他今年45岁,少年时代最喜欢的书籍是小说《红岩》,江姐、小萝卜头、许云峰的光辉形象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早就想到重庆来看看这些英烈战斗和献身的地方。这次利用黄金周假期,带上爱人和小孩,来到山城重庆,总算完成了一个夙愿。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心愿,就是想让孩子感受一下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要让他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烈士陵园驱车,沿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前行20来分钟,便到了被称作“两口活棺材”的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有10余间牢房及终年不见阳光的地牢和刑讯洞。渣滓洞原为一个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是当年国民党关押革命志士的地方,曾囚禁过爱国将领杨虎城、叶挺,共产党人许建业、许晓轩、陈然、江竹筠等人。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对关押的200多位革命志士进行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11·27”血案。
踏上石阶,走近白公馆,走近渣滓洞,走近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心中充满景仰之情。周从化烈士临刑前用筷子在墙上刻下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诗句,陈然烈士的《我的自白书》,何敬平烈士的《把牢底坐穿》……细细地看着一间间展室里的文物、图片和资料,照片上的烈士们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坚定,那样的年轻!为了信仰和理想,烈士们经受住了种种非人折磨,保持了崇高气节,为国家、为民族、为党、为革命毫无保留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来自杭州的20岁游客李家政,看到刑讯室里的老虎凳、钢鞭、火刑等刑具时,感慨地对记者说,他是一名大三学生,假期和4位同学一起坐火车来重庆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但我们同样需要像革命先辈那样的信念,尤其是那种为了理想和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李家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