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砍价实为作秀
■本报记者 尹训银 文/摄
“你买家具,我帮砍价”——近来,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些团购网站举办的大型家居建材商品团购活动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宣称要“挤干商家的价格水分”的砍价师的身影。记者暗访调查发现,砍价师在团购活动现场看似充满激情的砍价,其实只是作秀而已。此外,一些参与活动的商家在履行订单过程中往往还会玩猫腻,或是要求调换产品,或是找各种理由加价。
看上去很美
消费者参加团购砍价活动往往看中的是能享受到更多的折扣。济南市民张先生不久前向本报山东记者站反映,他前不久在一家团购网站组织的团购活动上,尝到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报名、等待,结果到了现场,发现自己原本看中的一款橱柜产品并没有太大的优惠,只是多送一些小礼品罢了。商家最初给的起步价格也比当时市场上看到的要贵,砍了半天,最终砍下的价格却和市场价差别不大。这种活动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以后再也不会参加了。”张先生还透露,参加团购活动的产品,品类并不齐全,且大多是一些中低端产品。
近日,记者以消费者的名义报名参加了在济南市索菲特大酒店举办的一场家居建材商品团购活动。砍价师在现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杀价热潮,一些商家还不失时机地“送礼”,引得消费者频频下单,当天共完成上千份订单。原价198元一块的阿波罗瓷砖价格被砍到58元一块,原价1800元一卷的玛堡壁纸最后以298元成交……看上去幅度相当大的折扣,让不少消费者感觉很实惠。
一些消费者到商家实体店去提货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9月16日,记者与另一位参与上述活动的消费者来到银座家居商城某品牌卫浴专柜,该消费者订购了一款2000多元的马桶,向店员表示要求提货,没想到导购员表示:“团购会上砍价师报错了这款产品的原价,拿着订单来提货的顾客,必须再加200元才能购买。”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该消费者最终决定取消订单。
底价先确定
据家居市场业内人士黄先生透露,团购砍价活动上,“金牌砍价师”高调出场,口若悬河地与商家讨价还价,声称要“挤干商家的价格水分”,为消费者争取最高利益;商家轮番上场,自我推销,在砍价师的凌厉攻势下频频下调打折幅度,偶尔还要下台“打个电话请示一下领导”,甚至脸红脖子粗地作恼羞成怒状,然后甩手愤怒离台,其实这都是砍价师和商家事先商量好的,说白了就是在作秀。事实上,最低折扣可以到多少,在砍价活动开场之前,砍价师已与参加活动的厂商多次就底价进行过沟通。
记者在上述团购会上的暗访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记者当天曾提前咨询会场某卫浴品牌导购人员,该品牌参与砍价活动的一款标价11000多元的卫浴的价格底线是多少,对方表示他也不清楚,一切通过砍价来决定。记者佯称:“最好能告诉我一个心理价位,如果能接受,我现在就可以下单,等待砍价,如果不能接受,我还有急事就先走了,不耽误。”对方想了一想,悄悄地说:“这款产品底价在3000元左右,你看这么便宜的价格,你不妨等等再下单。”果然,在接下来的砍价过程中,那套卫浴产品最后在砍价师的“努力争取”下,商家“愤然离席”并同意以“割肉价”3160元成交。
监管待加强
针对上述现象,山东海洋律师事务所律师焦自扬分析认为,砍价师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上有一些不诚信的商家利用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通过价格欺诈来牟取不正当利益,而消费者迫切希望远离价格欺诈陷阱。在不与商家勾结的情况下,砍价师这一角色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保护,对一些无良商家来说,也是一种监督和约束。如果砍价师和商家恶意串通,在砍价活动中合演双簧,就涉嫌欺诈,也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焦自扬表示,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向物价局、消费者协会举报或投诉,严重的也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后向法院起诉相关经营者。他同时表示,砍价师是一个新兴职业,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希望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真正成为消费者可信赖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