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喜迎党的十八大·工商风采录
“五劲”先锋官
记北京市平谷区食品办食品综合协调科科长高金生
作者:贾君
图片


    ◆高金生(左二)和同事在检查市场 平谷工商分局提供

■本报记者 贾 君

  “工作上有干劲、事业上有拼劲、干起来有韧劲,面对风险有闯劲,解决难题有巧劲”,在北京市平谷区的食品安全战线上,有这样一位人人称道的“五劲”先锋官——高金生,他尽职尽责践行着“国徽头上戴,责任肩上挑”的红盾理念,编织了覆盖全区的执法监管、属地负责和商户自律、社会监督网络,使得平谷区的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百姓的幸福感有了明显提升。

迎难而上 敢于担当

  说起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缘,还是8年前的阜阳奶粉事件,在被查处的43家不合格奶粉品牌中有一家企业注册在平谷。当时在企监科工作的高金生,通过查寻起始注册情况、到注册地实地了解等细致的工作,终于联系到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刘某某,查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制作了详实的询问笔录和证据材料。后来国家监察部来平谷调查该事件时,对平谷的细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此,高金生与食品安全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食品安全风险多、责任大,只靠尽心尽力还远远不够。到食品办综合科工作8年,高金生迎难而上,协调各职能部门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食品安全的难题。
  面对无照经营问题“谁都应当管,谁都又不管”的尴尬局面,高金生下决心解决这个事关百姓利益的难题。2006年,由他主笔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各监管部门按环节负总责的思路,这在以前的法律法规中从未明确过。为此,多个行政部门把矛头指向工商部门。激烈的争论惊动了市、区政府法制办,高金生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经过近10个月的辨析争论,最终平谷区政府发布实施了《意见》。此后,平谷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打开了新局面,各行政执法部门实现了由被动监管到主动担责、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新格局。
  2011年,在多次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由高金生主笔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意见》三上区长办公会,并在全市率先出台实施。《指导意见》明确了将食品安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管理、设立专项案件举报奖励基金,以村(居)委会为基础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等制度。2012年,为促成从社会招聘的2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尽快上岗,高金生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区财政、编办、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嘴皮磨破了,腿跑细了,他都没有放弃……2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终于走上了平谷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前沿。
  凭着这种韧劲,高金生攻下了一个个难关。很多执法部门的人深有感触地说,老高这个人干事执着,要不是他如此较真,平谷的食品安全也达不到现在的高度。

履职尽责 善于创新

  平谷共有各类食品经营单位5294家,大部分是“五小”行业,经营分散、规模较小、进货渠道杂、安全隐患大。对此,高金生不断创新,构建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监管新体系。
  平谷是最早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区县之一,有“大学生村官”500余人,高金生率先聘请他们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他还从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村(居)委会主任中选聘了10名食品安全督导员,通过他们的明察暗访,督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履职到位;从食品生产经营者中选聘300名联络员,与监管部门加强联系。这些人与已上岗的20名乡镇街道协管员,共同构建了平谷区特有的“四员”社会监督体系。这些遍布平谷区的“四员”们,如播火者一样,将食品安全的理念播撒在40万平谷百姓的心中,构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食品安全基础防线。
  在高金生的全力推动下,平谷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和问题流转机制”,明确了“隐患由村镇发现、问题由部门处理,难点由区政府解决”的监管方式,将各级政府的属地职责与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连在了一起,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仅2011年,全区各乡镇街道共上报各类信息2632条,移转职能部门立案调查138起,极大提高了打击食品违法行为的效果。
  高金生非常注重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在深入开展“一乡(镇、街道)至少一条示范街,一村至少一个示范店”的创建活动中,平谷区全部实现了“七统一”:证照齐全统一悬挂、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统一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统一张贴、食品标签统一明示、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开、维权内容统一公示、食品档案和台账统一规范。通过创建活动,平谷区的食品投诉率、不合格食品率和违法行为分别下降3.5%、4%、5%。

情系百姓 巧解难题

  随着平谷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创造性地进行规范引导,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成为摆在高金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高金生积极应对,巧解难题,很多工作已成为造福平谷百姓的民心工程。
  平谷的豆制品及淀粉生产加工户达170户,产量占全区总供给量的90%以上。但依据北京市豆制品生产加工有关标准,这些小作坊根本通不过审批。如一味取缔,全区豆制品和淀粉产品供应就会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指导起草了“平谷区农村豆制品和淀粉产品管理规定”,降低了准入门槛,经区政府常务会审定后下发实施,使符合规定的经营者取得了合法手续,解决了近500人的就业难题。
  近几年来,平谷的“小饭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最多时达50余家。然而法规却未对“小饭桌”作出明确界定,致使多数“小饭桌”处于无证照经营状态。根据这一情况,高金生主持起草了《平谷区小饭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使平谷的“小饭桌”行业得到规范,为全区1500多个家庭解决了孩子吃饭的安全问题。
  现如今在农村办宴席,普遍雇佣专业的农村红白喜事服务队,这种省事、省心、省费用的服务形式深受群众欢迎。但是,所有红白喜事服务从业人员均无健康证明,服务队没有任何手续,存在群体性食物中毒等风险隐患。高金生用了3年时间进行调研,起草并促成区政府出台了《平谷区农村(社区)家庭喜筵服务管理办法》,既消除了监管盲区,满足了社会需求,又促进了这一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对农村“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服务予以规范的政府文件。今年9月,平谷工商分局正式核发了全国第一份红白喜事服务队营业执照,标志着平谷农村红白喜事服务已成为腰板儿硬气的正规军。

牢记使命 勇于进取

  与高金生工作、生活在一起,体会最深的就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平谷区有4个供奥食品基地,比赛期间为奥运核心区供应的蔬菜占总供应量的1/3。为了实现供奥食品万无一失,高金生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全身心投入到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在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中、在清理无照经营行动中,冲在第一线的也总少不了高金生的身影。
  在一次清理无证照执法中,经营者放出狗来阻挠执法人员,一时间执法陷入僵局。如果这一钉子户清理不了,将会造成后边的工作无法开展。情急之下,高金生一把抄起店门前的大铁锹,高声说“跟我来”。见到手持铁锹的高金生,连恶狗也吓得掉头逃窜。一起无照经营户得以顺利取缔。
  与工作上的无私无畏相比,生活中高金生觉得自己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农村老家盖新民居,合同是7月底完工,可他一趟也没回去过,直到9月中旬还未封顶。家里老人生病住院,他没时间陪护;儿子结婚,里里外外都是他妻子张罗。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爱人总是心疼地为他捶背按摩。有家人的支持,高金生总是欣慰地对同事说:有媳妇的理解,我知足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高金生的努力下,平谷区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水平有了明显提升。2007年、2011年,平谷区两次代表北京市接受了全国食品安全督察检查,得到了高度评价,为北京市争得了荣誉。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专门对平谷的工作做出批示:平谷区食安工作体系注重基层,多元参与,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望市食安办做好跟踪、指导支持工作。市政府以《政务交流》的形式,专题介绍了平谷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食品安全无小事,责任时刻装心中。”这是高金生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尽管已50出头,但老高的冲劲仍然像年轻人那么足。“既然选择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要把自己奉献给百姓的食品安全”。为了这一目标,他这个平谷区的食品安全总协调官,还将无怨无悔地拼搏在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五劲”先锋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