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震宇
近日,首都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在京共同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两岸四地消费者信心指数。该指数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最高,为94.8,香港为77.9、澳门为84.9,台湾为71.8。
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基本趋于稳定,消费者信心强势回升。今年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94.8,同比2011年第三季度,上升4.8,与今年第二季度相比,上升4.3,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逼近2009年第四季度指数水平。
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于威威博士介绍,消费者信心指数包括经济发展、就业、物价、生活、购房和投资6个分指数。总指数和每个分指数均由“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构成,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的主观评价和对未来3个月的心理预期,是描述当前经济状况,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的一个先行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取值在0至200之间,其中0表示最没信心,200表示最有信心;当大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积极的,当小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消极的。
从消费者信心的各项分指数来看,除物价分指数外,大陆消费者信心其他分项指数均在二季度筑底之后迅速回升。另外,消费者信心预期指数达到97.1,高出满意度指数5.8,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马景义博士认为,这表明消费者信心可能出现积极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经济发展信心分指数为116.2,较二季度上升14.7,增幅创历年新高。同比2011年第三季度,也上升2.3。另外,大陆消费者经济发展预期分指数为117.6,比现状分指数高3.6,表明大陆消费者对未来3个月的经济发展有更好的预期。
据马景义博士介绍,前三季度,大陆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4%,就业形势向好,大陆居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预期也有好转。今年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就业信心分指数为105.6,较今年第二季度上升17.2,由相对悲观的水平转向乐观。与2011年同期相比,也有4.2的上升。“这是一个很积极的变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教授表示:“以往我们对经济发展一直要求其保持在GDP年增8%以上,这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但今年我国将预期经济增量调到8%以下,就业也还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也就是目前对新增就业岗位的需求数量不一定要求GDP年增8%以上,我们就有更大的余地来适当放缓速度,调整经济结构。”
与此同时,大陆消费者物价信心分指数在今年依然保持平稳,第三季度为72.0,较二季度下降3.5。另外,消费者对物价现状满意分指数环比上升12.2,达到两年内新高,显示出消费者对现行物价满意程度上升;不过,现状分指数高于预期分指数5.0,表明消费者对通货膨胀预期仍有隐忧。
随着物价上升的压力有所缓解,居民收入有所提高,就业形势向好,大陆消费者生活信心分指数从二季度的107.0上升至113.5,有明显提升。家庭生活预期指数为115.9,比现状指数高5.9,大陆消费者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更加乐观。
而随着房地产调控措施效应持续,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购房信心分指数上升至79.6,同比2011年第三季度也有9.5的提高。虽然购房信心仍处于较消极的水平,但在国家调控政策下,近3个季度,居民购房信心一直呈上升趋势。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资信心分指数为81.7,相比第二季度,投资信心分指数发生积极变化,上升8.0,投资信心预期分指数上升至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87.7。
马景义博士认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伴随着经济增速趋稳,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在经历了持续下滑后在第三季度强势回升。从消费者信心的各项分指数来看,除物价分指数外,其余5项分项指数均处于今年的最高水平。今年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预期指数也达到近3年的最高点,接近积极水平,显著高于现状指数,显示出消费者信心预期向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