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海南省保亭县工商局河北工商所所长陈达龙
■本报记者 覃 辉
近年来,海南省保亭县工商局河北工商所从辖区实际出发,加强监管,为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净化辖区流通环节食品市场,营造放心、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河北工商所所长陈达龙介绍了该所的一些做法。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陈达龙说,该所主要从3个方面切实提高工商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首先,该所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作为食品安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和得失成败的关键。其次,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是务实为民,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的一件大实事,也是更好地体现政府务实为民的基本要求。第三,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打造和谐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量大面广,存在监管盲区。因此,该所要求全体工商人员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陈达龙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北工商所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监管执法的首要任务来抓,在规范举措和提高成效上下功夫,在落实制度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上求突破:
一是突出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商品,继续抓好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办工作,使假冒伪劣食品在流通环节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责任制度、经营者自律制度,以及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货台账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三是严格执行“两图一书”(辖区食品经营布局图、监管人员责任区分布图和食品安全承诺书)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小食杂店、小摊点无证无照经营的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科学监测作用,进一步提高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测工作水平。该所充分利用省局配发的食品安全检测车和食品安全快速监测箱,按照海南省工商局制定的《市场监管有关事项规定》,做好检测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运用工作,使检测工作做到有计划、分层次、有组织地开展。同时,建立监测信息的通报、公告制度,及时开展消费引导和警示工作。
五是充分发挥省、市(县)、所三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作用,及时全面掌握全省范围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态势和食品质量状况,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食品质量监测的品种、频次,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商品种类和区域实施重点监测、监控。督促有条件的超市、商场、批发市场设置电子显示屏,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监测信息,进行消费警示、提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和执法效能。
六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市场监管执法体系、经营者自律体系、责任保障体系和预警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做法
陈达龙说,经过近年来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点监管,该所发现工作中存在几个监管难题:
一是索证索票难问题。按照有关规定,食品经营户必须对所经营的食品备案,登记台账,工商机关在检查时,要对食品经营户进行索证索票。但由于部分小商户的进货渠道繁杂,往往不能做到票证齐全。个别经营者由于文化程度低,不能够自己填写经营台账,给工商人员日常巡查带来了难题。
二是巡查工作量大,影响巡查效率。河北工商所的巡查人员定期对辖区食品经营户进行巡查,由于巡查频次多,再加上要填写书式巡查表,录入巡查表,无形中增加了巡查工作量,影响了巡查效率。
2009年4月,陈达龙参加了海南省工商局举办的“赴辽宁大连挂职锻炼培训”。在挂职锻炼期间,陈达龙发现大连市工商局率先使用了流通环节食品监控系统,完成了对食品监控系统的食品经营户的认领、确认工作,并已完成了食品备案。陈达龙认为,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难题,首先,该系统实现了经营食品身份证制度,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索证索票制度,避免了人为索证索票的复杂性。其次,工商人员手持配套的扫描系统,用电子巡查档案取代了书式巡查档案,并可随时对经销的商品进行备案,大大减轻了巡查人员的工作强度。陈达龙认为,该所可借鉴这一成功做法,创造条件试行电子监控系统,提高日常监管的科技含量及监管效能,为消费者营造放心、和谐有序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