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需求量大●利润高
多家留学中介无资质经营
作者:胡军
图片


    资料图片
  编者按 目前在国内,不少家长将出国留学作为孩子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留学需求连年上升的形势下,留学中介机构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各种留学中介、分设机构以及留学咨询公司比比皆是。然而据记者了解,在这些留学中介机构中,大多未获得相关经营资质。在利益驱动下,一些留学中介存在夸大宣传、乱收费、资质造假等违法行为,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欺诈陷阱,既损失了金钱,也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从本期开始,本版推出《留学中介市场乱象调查》系列报道,本报记者就当下国内留学中介市场中存在的诸般乱象进行深入调查,以揭露其中的欺诈手段,深挖问题根源,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留学中介机构。
■本报记者 胡 军
  目前留学中介服务业内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些人出国留学后,发现帮助国内有需求的人办留学是个很挣钱的行当,于是就挂靠有资质的留学中介机构,开始从事留学中介服务。
  据记者了解,根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8月17日,全国留学中介资格认定书已发至448号,其中有19家中介机构的证书过期或注销。也就是说,目前全国仅有429家合法的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然而,实际运营的留学中介机构数却远超出这一数字。
  
留学中介分部多为资质挂靠经营

  “全国只有400多家合法留学中介,北京市只有70多家合法,怎么会这么少?平时在网上或在街上我都能看到很多留学中介机构的广告,其中有些挂的是某留学中介机构分部的牌子,难道这些中介的资质都有问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国内合法留学中介机构仅400多家这一数字,有95%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不可思议。
  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17日,北京市领取自费留学中介证书的机构共78家,其中有5家已被注销,目前仅剩73家;上海市领取该证书的机构共16家,其中一家已经停止营业,目前仅剩15家。
  对于眼下留学中介行业中普遍存在的资质挂靠现象,从事留学中介行业近10年的重庆市陈女士告诉记者:“只要是打着某机构某分部的留学中介,基本上都是资质挂靠的。其实,识破这类挂靠机构并不难,只要看其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点是否与经营地点一致就可以了。如果不一致,就说明其有可能是挂靠的留学中介。”
  重庆市资深留学中介业内人士刘先生告诉记者:“在重庆市的留学中介中,真正有合法资质的只有6家,而该市目前正在运营的留学中介至少有几十家。除了资质合法的6家外,其余的留学中介都是挂靠经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有的中介虽然与国外的大学有合作关系,但无法在国内拿到合法资质,而一些有资质的中介业务范围狭窄,与国外大学缺乏联系,于是二者就搞合作,利用相互的资源共同经营。这种合作挂靠还算是好的,最不靠谱的是层层转包的那种留学中介。”据刘先生介绍,留学中介的利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赚国外高校的佣金;另一方面是赚国内学生的咨询费和办理费。以美国的大学为例,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很少跟中介机构签约,而排名越靠后的大学,签约和支付的佣金就越多,最高的可达到每人1500美元—2000美元,而留学中介收取国内学生的费用则远远超出这个数,一般在每人3万元—10万元不等。
  
利益诱惑是行业乱象最大推手

  近日,有位上海市消费者举报称,北京威久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并不具备在上海市从事留学中介服务的资质,却仍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相关业务。记者查阅了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站后发现,在通过认证的上海市16家留学中介机构名单中,确实没有北京威久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留学中介属于特许经营行业,经审查合格的留学中介必须具有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以及当地工商部门颁发的允许其开展自费出国留学中介业务的营业执照。随后,记者又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到,北京威久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留学中介业务。
  记者从教育部查询得知,国内以分公司名义获得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并处于运营状态的,只有青岛国际交流中心江西路分公司、济南加成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信息传播有限公司荣成分公司3家。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上海市开展留学服务的中介机构接近150家,其中有90%左右都不具备合法资质。“这种现象不仅在上海,在全国都很普遍。这些经营者都在打擦边球,以咨询的名义开展留学中介业务。其实,咨询和中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资质。对于这些,普通消费者大都不太明白,很多人以为有咨询资质就等于有中介资质。”上海市留学服务行业资深人士鲁先生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国内留学服务行业的利润太高,诱惑太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太小等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人铤而走险违规经营。”
  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9.32%。其中,自费留学人员31.48万人。按照平均每人2万元的留学中介收费标准计算,市场份额高达63亿元,而留学中介机构办理一个学生出国留学的平均成本仅约为1万元。这样算来,该行业的平均利润高达100%,一些黑中介的利润率还远高于这个数字。
  
留学中介资质审批应更加公开

“从本质上说,资质挂靠和钱权交易的腐败没什么两样,都是权利的变现。”对于留学中介资质挂靠现象,长期关注教育维权问题的吴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挂靠的本质就是透支,提前将国家行政许可的经营资质所存在的潜在价值预支出来变现,实现近期利益的最大化。”
  事实上,教育部门对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市场中转借资质、变相挂靠等非法中介活动相当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规范和整顿措施,其中包括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示正规中介机构名单等。教育部提醒消费者,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时,应查验其核心资质情况,同时了解其与国外院校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或协议是否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目前留学中介在全国各地分布极不均匀,有些省份仅有一两家留学中介,有些甚至一家都没有。而资质挂靠现象之所以泛滥,主要还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因此他们认为,对留学中介机构资质的审批应该放开,以市场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多家留学中介无资质经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