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留学这件事 家长别替孩子做决定
作者:邹本堃


    ■邹本堃
  笔者有位朋友一直纠结于是让孩子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受教育。留在国内,担心在唯分数论的升学指挥棒下,孩子课业负担太重无暇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影响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出国留学,又担心将来孩子因回国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变成“海待”,家长花了大钱、孩子赌了青春有些得不偿失。笔者问:孩子自己是愿意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受教育?朋友说:孩子听我们家长的安排。
  根据近期发布的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居世界第一。笔者在想,这几十万人中,有多少人是出于自己而不是父母的意愿出国留学的,又有多少人在留学前清晰地规划了自己的未来?
  关于留学好不好、孩子多大时去留学合适,这样的讨论在家长圈子里一直很热烈,但永远不会有定论。因为无论潮流趋向何方,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别家孩子留学成功抑或失败的个例,都仅能作为参考。笔者认为,家长若能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再对孩子摆清出国留学的苦乐利弊,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那家长纠结不清的难题就可以解决了。
  凡是愿意接受进步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愿意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一大理由,也是认为国外教育环境相对宽松,孩子能舒展个性和创造性,却忽略了一点: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孩子个性是最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个性塑造应是如影随形的,润物细无声的。在把压抑孩子个性的大棒打向国内的教育体制时,家长不妨先扪心自问:我在家庭中有没有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忧虑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孩子将失去思考能力时,家长也要反省自身,是不是一再代替孩子做决定,剥夺了孩子的思考和判断过程。
  身为家长,总免不了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孩子是我的,我当然要为他做决定,规划最好的未来。孩子真的是父母自己的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的诗句对此阐释得很透彻:“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因此父母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自己有思想”。
  如果把得太牢,总是不放手,那孩子何谈创造自己的未来?事实上,正是由于孩子出国留学和所选择专业均非出于自主,对未来的成长缺乏长远规划,才导致毕业回国后即成“海待”。孩子只有从了解自身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再选择是否留学,所学专业、院校及国家等,并在留学期间积聚今后职业发展的能力,留学这件事,才算是不枉费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留学这件事 家长别替孩子做决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