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动 安全 适用即合理
作者:施乾元
图片


    ■本报记者 施乾元

  当今汽车业界节能减排方案无外乎三种,传统动力改善提升、混合动力技术以及电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业界所执着的,是电动车如何能够达到传统动力车型的一切性能。当这种“理想”化的愿望面临一个个技术难题时,上海汽车E50的推出,却似乎昭示出——

  11月5日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在上海开幕。同日,上海汽车第一款纯电动精品都市小车荣威E50上市。用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的话说,上汽正是要抓住这个科学技术创新盛会开幕之机,借以昭示上汽为什么要开发这款纯电动小车,以及上汽的新能源战略。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一方面是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一方面人均千人保有量仅为58辆左右,远远落后于欧洲的大概650辆,日本700多辆,美国超过800辆的规模。因而汽车消费市场仍须大力发展。但是,按照我国的人口规模,以传统动力为主发展汽车产业,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能源压力以及环保排放的压力。”陈志鑫用这番表白,说明了上汽入手电动车的初衷。
  事实上,上汽的新能源思路覆盖了目前的整个新能源领域,无论是纯电动小车,还是可能会小批量生产的强混和中混汽车,还有新能源商用车,都予以了重点规划,按照陈志鑫所给出的数字,上汽“前前后后投入了60个亿。”他解释,上汽这样做,无非就是希望“尽快掌握自主的研发能力、核心技术,要拥有自主品牌”。
  有了明确的方向,还要有明确的定位:做什么车。陈志鑫认为,你要用传统车这种当量级去衡量新能源车,目前还没有到这个时间。目标消费群体在于我们的城市,平时用车整体的行驶里程不高的群体,同时家里有一辆车了,肯定会出现第二辆车。有一些先行试点区域的企业都能充电,如果是这样的话,6个小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他可以把车停在单位,下班的时候开走,电已经充得满满的了,所以也能够支撑第二天上班。“至于整体费用,我们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划算的。如果上海的优惠政策实施,使用5年,就是零成本,所有这些使用费用,车价几乎是零成本。”
  而对消费者的引导也很关键。如果环保节能的思路更多传达给消费者,相信至少会有一部分人会首先转变观念。“如果再加上带来一些环保的效益,我相信,满足他的使用需求,再加上环保理念,这个人群会培育起来。”陈志鑫认为。

电动车应适应客户需求

  从确定电动车开发方向开始,业界集中关注的似乎就是电动车如何能够达到传统动力车型的一切性能。当这种“理想”化的愿望面临一个个技术难题时,电动车陷入了发展困局。
  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介绍,现在推出新能源轿车,肯定面临一个还处于孕育期或者先导期的市场。上汽在当初规划开发这辆车的时候,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希望开发出第一部新能源电动轿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据上汽调研数据显示,整个乘用车使用地点70%在城市,城市里70%的乘用车每天都是在城市工况下运作,有85%的轿车使用里程在50公里以下。基于这些大量数据的调研,上汽市场部给研发部门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与要求。认为新能源的轿车,肯定在部分上要改变大家对于传统轿车习惯性的思维,必须做一些修正。“比如在目前社会配套体系不全的情况下,你过分要求很长的续驶里程是无意义的,所以合适的续驶里程能够让新能源汽车迅速进入家庭。因为续驶里程和新能源车电动成本是有着很大关联的。85%在50公里以下,意味着我们要超过50公里,再加上适度的安全余量的话,那么这辆车至少能够被一部分的消费者接受,满足他的日常使用。”蒋峻强调。
  70%在城市工况下使用,是因为新能源电动车一般都是家里的第二辆车。70%城市工况给新能源提出加速度的要求,0—50公里加速,目前水平达到5.3秒;0—80公里大概达到10秒。这两个数字,说明我们整车在城市工况下在0—50公里以下,基本上电动车的功率表现、动力性表现和一台1.8升发动机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消费者即使驾驶新能源的轿车,长期保持的驾控习惯也不会受到一个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消费者还是能够接受的。
  对城市消费者来说,关键是电池。电池量到底是16千瓦时,还是8千瓦时,还是20千瓦时,这直接与续航里程有关。但是实际上千瓦时越大,带来一个负面效应是充电时间越长。“目前我们18千瓦时,6个小时慢充,能够达到100%满电量。”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蒋峻认为,“应该说E50基本都做到了。”

安全是第一需求导入

  电动车发展历史虽短,但故事不断。最耸人听闻的,是一辆运行中的电动车在碰撞中起火燃烧。电动车车辆的安全性,成为汽车业界内外都在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还有电动车的安全疑虑在,那么想要引导其购买,应该说很难。
  所以对于上汽来说,想做电动车,第一位的是安全测试评估。“高压用电的安全、电池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陈志鑫讲这番话的时候,语调平静。但是谁也不会怀疑,业界所出现的那些“故事”对他没有形成压力。这一点,陈志鑫自己也承认,“因为有的省市出现过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我们不放心。”所以,“市场部门对技术部门的第一个需求导入就是安全”。
  “不仅要经过几百万公里的路试,还要经过包括C-NCAP四星级的碰撞。”陈志鑫介绍,“我们前后做了三轮碰撞,因为我们是纯电动汽车,每一轮都是正面、正侧向、侧向的碰撞,还有后面,前后大概60次碰撞。这还不够,我们大概在三个月之前,按照美国的标准进行了柱碰。”
  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军介绍,上汽做了三十几辆车的几十次碰撞。其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碰撞过程当中不会导致高压漏电。实际上我们的要求更高,要求一般的碰撞,电池不损害。除了一个侧柱碰,我们还是采用美国FMSS,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在电池最薄弱的环节,钢性的撞上去,撞上去结果是有可能爆炸,有可能燃烧,有可能冒烟,有可能绝缘,我们把车撞了以后,360度翻一圈,然后静置一个月观察。“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电原来充多少,现在还是多少,连绝缘损伤都没有,那么证明车辆的安全还是非常可靠的”。
  另据介绍,针对E50,上汽还进行了认真的耐久实验,据不完全统计,一共跑了124万公里,单车最长跑了16万公里。陈志鑫认为,这就证明我们的车是真正意义上全新开发的一个整车,满足从消费者,到制作,到售后各个方面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动 安全 适用即合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