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一条消息引人注目——从今年起,每年的12月2日将被设立为 “全国交通安全日”。
截至今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五年来每年平均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00多万人。与之相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在7万左右,受伤人数约30万,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左右。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
而在这些惨痛的交通事故中,很多都是因驾驶员日常的坏习惯所导致。一些老手自认为技术好,边开车边打电话、发短信回微博、设导航查地图;一手握着方向盘,另一支手还在不停地搜索着电台更动听的节目,插空还得点根烟。真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舞”足“蹈”一心多用。更有女性驾驶者,边开车边画眼线、涂眼影、抹口红,一进车里,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开车休闲两不误。更有些人自认为这是“拿手”的驾驶“技巧”,而说到底却是一些驾车的坏习惯、坏毛病。带着这些毛病上路,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必有驾照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开车不能打电话”早在2004年就被写进《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然而,有些驾驶自动挡车型的车主就认为,开车用到的是左手、右脚和眼睛,而打电话用到的是右手、耳朵和嘴巴,两件工作同时进行,又有何不可? 而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视觉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来处理物体方位和物体属性(如颜色、形状)两方面信息的。在驾车的时候,这两部分视觉系统都是被充分启用的。而打电话这一行为,虽然以听觉来接收信息,但仍会在大脑中形成相关图像。这样一来,负责思维和控制语言系统的大脑额叶部分将“超载”,会挤占已经工作的视觉系统。这种状态下驾驶车辆,发生车祸的风险会成倍增高。
不仅打电话,开车时调整座椅、化妆等小动作,也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驾驶员的反应就会迟缓,甚至会出现操作不当、判断失误等情况。美国一家研究所曾发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开车时“兼顾”其他活动,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通常情况下的4倍。而开车时的这些不良习惯,也成为仅次于酒驾,威胁驾驶者安全的“第二杀手”。
即使明知开车时这些坏习惯的危害,再加上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却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原因何在?归根结底,还是驾驶者的安全意识薄弱,不拿这些坏习惯当回事。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套用在开车上,各种小细节关乎到安全行车的整个细节。因此可谓 “细节关乎生命。”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小细节,才会导致不幸的发生。驾龄长不等于驾驶规范,没出过意外不等于行车安全。试问上述诸多“开车不该干的事”,又有哪位司机朋友敢说自己从未做过?所以改掉驾车坏习惯,首先要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