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食安风险防控鼎力而为任重道远
作者:姚敏
图片


    ■本报记者 姚 敏
  今年以来,为稳步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联手行动,重拳出击,为保障食品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那么,政府相关部门推出了哪些政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要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严格监管成常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各部门纷纷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国家工商总局监督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十项自律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把好进货关、销售关和退市关。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信用分类监管力度,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分级分类标准,创新信用分类监管的方式方法和考核方法,注重监管的实效和综合信息的分析研判,不断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继续开展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和信息公开化,促进诚信基因培育,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在部分城市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信息追溯的链条,实现肉菜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农业部着力解决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等6项突出问题。工信部指导和督促各地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继续围绕改善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组织落实好食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努力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逐步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下一步重点推动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成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等重点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严惩严打出重拳

  重罚严管才能筑起食品“安全墙”,除了形成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从食物制作源头到最后去向都建立完整监管和沟通渠道、杜绝监管盲区外,由于我国食品生产经营方式小、散、数量巨大、业态复杂,加之食品安全目前处于事件多发期,只有要像打击其他刑事犯罪一样,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才能扭转当前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这是近年来许多业内专家的观点。
  严惩和严打形成重拳,今年以来不仅各相关部门及时移送案件,使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惩处,而且在法律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辽宁今年审议的《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 (草案)》提出今后销售已过保质期的食品,消费者除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经营者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北京审议《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过程中,一审中被删除的“因食品犯罪被追刑责的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的规定经修改后再被写入。修改稿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单位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负有责任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销售过期食品消费者可获10倍赔偿,犯罪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两个草案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保护,也体现了进一步加大惩戒威慑力度,大幅度提高不法分子违法犯罪成本的监管趋势。”律师邱宝昌认为,这也是和国外先进监管经验的接轨,在许多发达国家,食品违法犯罪者往往被罚得倾家荡产且终生不得进入食品行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黄昆仑教授强调,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在食品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非食用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多与此有关,因此今后始终保持高压打击和监管态势很重要。

法规完善促规范

  加强监管,法规完善成为当务之急。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介绍说,目前我国食品领域法规多,有些互相冲突,管理部门权责重叠、“各管各”或存在监管灰色地带等根本性问题仍未解决。“尽管目前我国食品标准总体数量多,达到5000余项,但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标准间既有交叉重复又有脱节,衔接协调程度不高;个别重要标准或者重要指标缺失;食品安全标准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等。”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卫生部、农业部等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今年以来,除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国家级标准发布外,各地也积极发布了许多地方标准,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例如辽宁的《豆芽》标准,上海市通过的《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发酵肉制品》、《冰点心》、《糟卤》、《现制饮料》、《中央厨房卫生规范》、《餐饮服务团体膳食外卖卫生规范》、《火锅食品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

公民参与受鼓励

  发动群防群治,积极发挥公民的力量成为政府部门的积极行动。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工商、卫生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帮助群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食品科学进社区、食品消费知识进学校,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防范风险能力。同时各地政府也在积极行动。例如上海今年打造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平台,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今年各部门不仅健全与媒体的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和事件,同时青岛、大连、南宁等地畅通建议和举报投诉渠道,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奖励和保护制度。“由于食安工作的复杂性,期待市民共同参与献策,做到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今年青岛市启动‘问计食安’活动,意见好的金点子将获奖励,被纳入2013年食安工作举措的将奖励万元。”青岛市食安办工作人员表示。
  “要继续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使每个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者和监管的参与者。”专家表示,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监管体制有待健全的社会背景下,失信成本相对偏低,相对于生产经营主体点多面广量大、规模偏小、高度分散等特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难度较大,因此今后仍必须健全外部约束机制形成多方合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服务·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食安风险防控鼎力而为任重道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