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每一次作贱式的高调,都是想极致地彰显某种对现实的批判。吃剩饭这事,陈光标批判奢侈浪费的含义,远胜于裹腹充饥的目的。陈光标高调炫捐,人说炫富。那些炫餐的将钱财倒进了垃圾桶,人们能司空见惯般地去包容,却包容不了陈光标劝诫浪费时吃人剩饭。有钱的人嘲讽陈光标倒了他们的胃口,其实许多人不是倒在生理上,而是倒在心理上。他们心里有自己的一本财富账。倒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在没有在陈光标面前表现清高的必要。嘲弄一个悯贫讽奢的吃剩饭者,不如去责难那些挥金如土的炫餐者。如果我们都因陈光标吃剩饭而心存善意,而倒了些暴殄天物者的胃口,倒也中了标哥的下怀,不枉他那些艰难下咽的剩餐。
——刘雪松(记者)
骨子里,很多人是见不得批评和质疑的,包括学界的大腕和微博上的大V们,一见质疑,就质问“有什么资格”,就怀疑“居心不良”。他们要求言论自由,却不尊重他人的话语权;他们呼吁平等,却容不下多元的观念。从最近的网络风波看,有的大V更乐于成为粉丝的“偶像”或权威“教主”,一些粉丝放弃自己的思考,看“偶像”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这也是微博谣言之所以滋生以及所谓的利用微博公知的影响力能引导舆论的原因。在一个公民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环境中,谣言会止于理性思考,对于每一公共事务,公民个体会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公民质疑政府,学生质疑老师,同行质疑同行,都应该不问资格不问动机不对人,这才能抵达真相、真理。
——熊丙奇(教育学者)
不放烟花爆竹的承诺、倡议和响应,显示了责任感和理性。过年不放鞭炮,不会影响风俗传承。而滥放鞭炮,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态之痛。明知其害却非放不可,凸现了一种叶公好龙的人格分裂:平常时节,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将环境视为自身权利,而转过身来要放烟花爆竹过把瘾的时候,却就可以对燃放造成的环境问题视若无睹……两相比照,在个人喜好与公共利益的权衡把握上,在感性和理性的权衡抉择上,不做叶公,才是理性。面广量大,作为个体,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从宏观上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但可以在微观上扬弃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具体到过年时不放鞭炮,平时少开私家车,减排从自己做起,显然也是为守护环境传递“绿能量”。
——奚旭初(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