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军/图
■本报记者 李 建 王文郁
免费试吃是商家招揽顾客、推销新品的常规手段,不少消费者常常会忽略其中可能暗藏的卫生隐患。有关专家就此建议,应探索建立食品试吃促销规范,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不拘“小节”
石家庄 1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路上的北国超市华夏店。在超市南侧的牛奶销售区域,某品牌酸奶促销员端着盛满小纸杯的托盘大声招呼顾客试喝。记者看到,因为超市里没有垃圾箱,不少顾客品尝酸奶后径直将纸杯放回托盘,手指碰到了托盘内敞口放置的其他小纸杯的杯口。
而在某品牌蛋黄派促销现场,记者注意到,10分钟内,促销员竟先后默许4位顾客品尝小块蛋黄派后,将从嘴里拿出的牙签又放回托盘上的牙签盒里。
在家乐福保龙仓超市槐底店方便面销售区,一个电饭锅里正冒着腾腾热气,一旁的促销员用塑料小叉子把面捞到小纸杯里,遇有“不听话”的面条,促销员干脆用手指把它们“赶”到纸杯里。
记者走访北国、家乐福、华润等大型超市发现,试吃食品几乎都存在放置时间不详、直接在空气中暴露等问题,而喝过饮料的杯子与干净杯子未分开放置,销售人员不戴口罩、手套或带着一次性手套触摸不洁器物等情况,更是司空见惯。
沈阳 1月12日午后,记者在沃尔玛鹏利店看到,试吃熟食被切成小块,放在可以翻盖的容器内。但个别容器一直敞开着,里面被切成小块的熟食直接与室内空气接触。
1月14日午后,记者在乐购广宜店看到,几个熟食经销点提供免费试吃处,由于无人值守或是值守人员临时离开,装试吃熟食的容器一直敞开着,个别装牙签的小罐内由于没有了牙签,一位老者在一次取食后,又将手伸入容器取了第二块。
暗藏隐患
“试吃服务对提高产品销量有明显作用。”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对促销人员在卫生方面诸多不拘“小节”的行为,除少数超市管理人员会提醒外,多数都不以为然。“试吃本身是免费的,没那么多讲究,更何况也没听说谁吃出什么毛病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则认为,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比较注重购物环境、散装食品的规范程度等因素。而免费试吃行为与购物环境、散装食品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所以商家不可小视免费试吃促销过程中的“小节”问题。
记者的采访也印证了何计国教授的观点。1月13日中午,记者在石家庄市北国超市天河店随机采访了10余位消费者,多数均表示,如果发现不卫生的情形,肯定不会选择试吃或购买。“最反感的是促销员吆喝时不戴口罩、切火腿时不戴手套,甚至面对裸放食品大声说话。”一位受访者这样说。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营养门诊营养专家车千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消费者在试吃过程中应当注意卫生问题。如果火腿、糕点等食品出现了哈喇味,则有可能是因放置过久已经变质,最好不要食用;被切成小块的水果果肉颜色不正常或已变黑,则有可能已经被氧化,也不要食用。此外,如果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极易被灰尘和微生物等污染,最好也不要试吃。
亟待规范
据悉,目前我国暂没有出台具体针对食品试吃促销行为的规范性文件。但《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与《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对于试吃行为都有一些规范性约束。如卫生部颁发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中规定,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必须做到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供消费者直接品尝的散装食品应与销售食品明显区分,并标明“可品尝”的字样。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试吃促销行为各相关方应共同努力,探索建立超市食品标准化试吃流程,其中包括加强储藏、制作、餐饮用具等方面的规范。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永建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可以探索走试吃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的路子。一开始标准化流程难度要求不能太高,以免执行不到位,需要逐步提升试吃管理水平。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及超市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通过制定内部管理条例,规范试吃食品流程,并加强对促销人员的培训,安排专人定时、定点、定量地更换试吃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向健军表示,解决试吃食品卫生等质量安全问题,需要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消费者应该转变观念,意识到试吃食品存在的潜在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应该以身作则,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规范试吃流程,保障消费者切身利益;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强日常监管,促使企业采取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和流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