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
在郝吉明院士看来,要改善城市污染状况,就交通而言,无非几种办法:一是对新车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采用更先进的尾气排放控制技术;供应更优质的燃油;通过改变交通规划,减少对家庭乘用车出行的需求,用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代替它;加快对老旧车辆的淘汰;适当的限购。但目前在实行中还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高品质燃油的缺乏,拍卖牌照、牌照摇号等措施也被消费者所诟病。
郝吉明认为,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和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必然是我国未来机动车综合控制的发展方向。需提前制订适合我国特点的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路线图,采用“车、油、路”结合的思路来进行减排,即采用更先进减排技术的汽车、更高品质的燃油,更科学的道路规划、控制。
联防联控治理区域污染
对于治理城市雾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它绝不只是某一个城市的事。
“城市PM2.5悬浮颗粒的第二大来源是来自于区域的污染,也就是其他城市,其贡献率达到1/4,这就要求从区域联防联控的角度来控制PM2.5,只是一个城市内控制是不够的。”MichaelWalsh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能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环境项目赵立建博士告诉记者,划分空气质量达标区与不达标区,并要求制定和实施空气质量管理的“州实施计划”是美国大气污染防治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比如200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划定了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并得到国务院批准,为在城市层面控制大气污染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大气污染的连片化,区域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仅靠单个城市的努力很难独善其身。因此必须从区域治理上着手,通过区域联防联控的方式进行大气污染治理。
郝吉明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修改,并需要加快修改进程,“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大气污染的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少体现在两点,第一是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加强了,第二是过去强调一次污染,现在是二次污染物比较严重,在法律上如何支持区域联防联控,法律上怎么支持污染物协同减排,在法律上怎么支持机动车污染控制,包括油品,都需要做出具体规定。”
岳欣博士向记者透露,环境保护部已于2010年年初把《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交到了国务院,但目前距离进入全国人大讨论还有一段距离,如果能够顺利通过的话,对推动油品标准的制定和供应,对环境治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