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四川达州 年味寓于诗话中
作者:刘铭
图片


    ◆除夕团圆夜,刘爷爷赋诗庆新春
■本报记者 刘 铭 文/摄
“鞭炮少了,烟花小了,年味淡了。”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四川达州市,不时听到市民这样议论。而在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师刘传舜家,记者体会到了别样的年味——浓浓的“诗”情“话”意。家里的春联是15岁的孙子写的;除夕的团圆饭桌上,刘爷爷以诗祝福,其乐融融;为孙女送的新年礼物不是衣物也不是玩具,而是一首赞美孙女的藏头诗。
  春节与诗结缘,在达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初九是当地的登高节,人们扶老携幼登山祈福。据说,元九登高是为了纪念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曾贬谪通州司马,通州即今天的达州,当年元稹为政清正廉洁,为百姓干了不少好事,离任之日是正月初九,全城父老为他登高送别。
  刚见面时,刘爷爷就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家门上的春联是15岁读初三的孙子浩宇写的。孙子自幼学习书法,春节前几天,他的一幅书法作品入选达州市新春书法展览。刘爷爷说,这一喜讯是他家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达州市民除夕吃团年饭都在中午。刘爷爷全家今年在大儿子家过年。在新疆、天津、成都等四面八方工作、学习的儿子、孙子们,此时此刻围坐在了一起,辞旧迎新,品尝着美味佳肴。儿孙们轮流向刘爷爷和奶奶进酒祝福,老人脸上乐开了花。“爸爸,您还是要勉励大家几句嘛!”第一轮进酒结束后,二儿子见时机正好,主动“发招”。家人都知道,老人平时最爱吟诗作对,每逢家庭聚会,都要赋诗助兴。“嘿嘿,我早有准备。”只见刘爷爷不紧不慢站起身,掏出诗稿来,深情并茂地朗诵起第一首《除夕团年》:“除夕团圆/举杯迎新年/万家灯火爆竹燃/翘首钟声零点/春回大地复苏/新桃又换旧符/后昆名显金榜/平安和谐永驻。”
  “你们都是大学生,中学生了,要晓得我们的根在哪里。”面对围绕在身边的几个孙子,刘爷爷激动地说,“我还写了首《我心中的歌》,送给你们。”“石牛山,韩家河/古柏苍松翠,杜鹃红似火/宝瓶稻花香,玉带绕村落/啊,那是我美丽的故乡,那是我心中的歌/那里有父亲的山,那里有母亲的河/山上镌刻着父亲的期盼,河里流淌着母亲的嘱托/啊,那是我思念的家乡,那是我心中的歌……”全家老幼齐声说好,热烈地鼓掌,举杯祝福。
  大年初一早上穿新衣、吃汤圆是达州的习俗。大媳妇在厨房忙做汤圆,刘爷爷独自一人在客厅,把本子垫在左腿膝盖上,又刷刷刷写开了。“这是写啥呢?”记者好奇地问。“我在给孙女写诗。”刘爷爷说,“孙女在成都读初中,今年要中考了,晚上想了一首诗,写下来准备送给她,祝她今年中考成功。”然后给记者念开了:“苍松寄语/吾汉东西四百年/爱民扶桑青史间/孙汉联姻共抗魏/女中英杰昭君贤/刘氏彭城大弯里/思祖敬宗瓜瓞绵/嫄淑品端英才秀/赞誉虹满锦蜀园。”
  “看出来没有?这是一首藏头诗。”刘爷爷有些得意地问记者。果然,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吾爱孙女刘思嫄赞”。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阖家团聚的内容,不能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要拓展精神的内涵。现在物质丰富了,要防止儿孙后代精神懈怠,要文化传家。”刘爷爷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川达州 年味寓于诗话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