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郝 军/摄
■本报记者 张 鹏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私家车也逐渐结束了忙碌的假期之旅。节日期间,各家各户爱车的使用频率想必都很高,假期过后一定是疲惫不堪。
因此,从大年初五开始,就有很多车主开始给爱车进行节后保养。记者在京城多家4S店里看到,车间门口等待维修、保养的车辆早早就排起了长龙。从清洗车身到打蜡、封釉,从检查底盘到轮胎保养,一次全身“SPA”可以给爱车舒缓筋骨、解除疲劳。
皮肤 补水保湿
春节假期,车辆在经过长途行驶后,车体很容易积累泥沙,而且还会有许多尘土附着。
此外,冬末春初,虽然阳光不甚强烈,但紫外线依旧存在,长期的照射会使漆面褪色并产生细小裂纹。雪化的泥泞加上光线的关照,使得爱车的“皮肤”日渐粗糙。
这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补水”。要对车身的外部进行清洗,将附着在车漆上面的灰尘、泥浆等痕迹去除,以免各种污物长期停留车身,破坏漆面。清洗时还要注意车辆的底部及包围部分,这里的污物堆积最多,要重点清洗。除了“补水”,还要“保湿”,打蜡、封釉、电泳镀膜,都是抵抗恶劣气候对漆面造成损伤的有效措施。
心脏 重点检查
在经过长途跋涉强负荷之后,对于车辆来说,最需检查的非“心脏”莫属。而发动机是靠很多线路、油管、开关等设备组装在一起的,长时间高速驾驶可能会令发动机产生大幅度的抖动,而有些线路、油管插头可能会因抖动而发生松散、接触不实,对于日后的行车会有很大隐患。
另一方面,假期回来,很多车主还会反映发动机故障灯亮、加速无力、不好启动等故障。这种情况一般是由所加燃油不达标所致,这样的油品对发动机和油路的损伤极大。因此,出现上述情况,最好把油放掉,然后再加一些清理油路的添加剂来进行保养,来保证爱车的正常行驶。
腹部 精心养护
虽然不像外表污垢、磨损那样清晰可见,但爱车的“腹部”养护要特别留意。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复杂的路况可能造成汽车底盘的轻微碰刮,爱车的“腹部”就很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出行归来,就有必要进行精心养护。
养护时,要先检查一下爱车的“腹部”底盘是否有损伤。如果出现“腹部”异响、方向盘抖动、爱车停放位置出现油渍等现象,就说明“腹部”已受损。此外,还要对各传动部件、悬挂部件是否松动或损伤、底盘是否锈蚀进行检查。特别是曾在山路或者泥路行驶过后,泥浆等脏物极易附着在底盘上,原先的底盘装甲等保护层容易剥落,这时候,就需要给爱车“腹部”做一个专业的防锈护理或喷上涂料。
体内 清理毒素
跟人一样,节日期间,车辆也开始“大吃大喝”。食物残渣、空气灰尘、枯叶泥土都很容易进入车内,而随着“体内”毒素的不断沉积,再加上车厢和蒸发器自身释放的气味,车内乘驾人的身体健康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这样一来,节后就要特别注意“排毒”,以此来预防年后综合征的发生。对于仪表盘、方向盘、储物箱、汽车坐垫、出风口等死角,由于其易堆积一些垃圾,清理“体内”毒素时,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地方进行检查。此外,保持“体内”空气清新也很重要,可以做光触媒或在车内安放除味杀菌器、空气清新剂,在祛除异味的同时,还能消毒杀菌。
足底 活血解压
假期连日行走,爱车的“足部”一定很“受伤”。特别对于“足纹”而言,大面积的磨损轻则影响“足部”的抓地力和防滑功能,严重的话,还可能发生爆胎。节后归来,理应给爱车做次全面“足疗”,为其消除疲劳、解压活血。
另一方面,车主一般只习惯检查“足外”的磨损程度,却往往忽略“足内”的状态。要知道,长途行驶后,特别要全面检查轮胎气压、四轮平衡。况且,胎压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时,气压不足就会引起“水泡”,而“水泡”则是引起爆胎的致命杀手。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老化裂纹、创伤或者磨损严重的轮胎,要及时进行更换。
体液 及时补充
假期驾驶爱车天南海北游玩,行程少则数百公里,多则上千公里,连日奔波,爱车已经疲惫不堪的同时,“体液”消耗也是异常严重。玻璃水、制动液、防冻液等液体的损耗虽然程度不一,但一旦低于警戒线,就会对整个车体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一定要及时补充才行。
而这其中,玻璃水的亏损是最明显的,与玻璃水相比,制动液与防冻液的亏损并不明显,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在添加玻璃水的同时顺便检查下各种液面。另外,发动机在连续高温工作下可能会使机油变质,因此,长途驾驶后也要对各种油液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