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有形之手”铲除餐饮业霸王条款
作者:邵俊国


    ■邵俊国

  “只好多点菜、点贵菜,最后还吃不完。”酒店餐厅包间的最低消费经常引起人们的吐槽。近日,据媒体报道,北京东四环边上的一家档次较高的餐厅,包间人均最低消费800元,此外还要加15%的服务费。记者又询问了五六家不同档次的餐厅,包间最低消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在广州,餐饮业收取茶位费、服务费、最低消费等也普遍存在。
  乍一看,最低消费好像是市场行为,其实,它并没有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属于强迫消费,涉嫌违法。其实,餐饮业的霸王条款又何止最低消费一项。在现实中,诸如包间费、谢绝自带酒水、消毒餐具收费等,已成为当下餐饮业的潜规则,这些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粉墨登场,让消费者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承担不少费用。正如专家所言,长期以来盛行的霸王条款误导了消费者,使其产生被动消费行为,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必须予以制止和纠正。
  由于商家善于“化妆”,大多数霸王条款并非一目了然,而往往是穿着各式马甲出现。它们经常在不起眼的地方,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履行“告知”义务,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在消费者就餐结束,享受服务成为既定事实之后,才对相关收费项目进行提醒。消费者明知自己权益受到损害,但在维权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也只好吃个暗亏,不了了之。
  餐饮业霸王条款盛行的背后,有着任其滋生的环境和土壤。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除了一些商家无视法律和缺乏商业道德以外,还有执法部门“心太软”,对霸王条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查处时“雷声大,雨点小”,导致霸王条款仍然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众所周知,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在为餐饮业创造巨大利润的同时,也给有关部门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因此,能否真正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对商家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打击各种欺骗误导消费者、强制消费等违法行为,这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市场经济时代,“无形之手”能够调节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博弈,以实现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有序平衡。然而,仅靠“无形之手”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秩序、法治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更需政府监管、执法等的“有形之手”出手,明令禁止“最低消费”之类的霸王条款,对商家的违法行为“零容忍”。如此,才是为消费者利益“代言”,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有形之手”铲除餐饮业霸王条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