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 岱
失眠发生后,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安眠药上,认为一片药就可以让自己睡得既舒服又踏实。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李春华表示,安眠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眠,但长期服用弊大于利。
据李春华介绍,安眠药包括两类: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属于中枢神经抑制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因剂量不同而异。一般小剂量时可产生镇静作用,使患者安静、活动减少、缓和激动,并可诱导睡眠;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作用,过量可造成生命危险。而抗焦虑药是一类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的药物,能稳定人的情绪,减轻焦虑及紧张状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善睡眠,但是长期使用也可产生习惯性,有的亦可成瘾,故也作为精神药品控制使用。
安眠药在体内大多是经过肝脏、肾脏代谢的,对人体的副作用不可小视。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还可能引起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浮肿、蛋白尿、血尿及恶心、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肝肾功能损害及肠胃反应。有的安眠药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智力减退、血压下降等蓄积中毒症状,甚至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情况。此外,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不断通过外界补充的手段来改变人体内的化学介质浓度,人体可能会依赖于外界的补充,不再产生神经系统必需的化学物质,慢慢地导致内分泌功能退化,致使病人对药物产生长期依赖。李春华说,对于各类失眠症患者,应尽量少用、慎用、间歇服用安眠药,能用小剂量的绝不用大剂量,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由于安眠药的品种较多,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安眠药,不可简单地认为安眠药就是使人能睡好觉,而随随便便使用。比如,安定药物可以分为长作用药和短作用药,选择时应该注意各种药物的作用时间长短,以免使用不当,影响疗效。再比如,用安定类药物来改善睡眠,对入睡困难者应选用吸收快、起效快的药物,如咪达唑仑;对早醒者,则应选用吸收较慢、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氯硝西泮。
此外,如果长期服用安眠药应不断更换品种,这样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又可避免人体对安眠药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在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状态下,不要立即服
用安眠药,否则,不仅未能起到催眠作用,反而会更加兴奋。
由于安定类药物突然停药会产生戒断症状或者撤药反应,因此,不要立即停药,最好逐步减少药量,循序渐进直至完全停药,否则有可能造成病情的反复,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如焦虑、失眠、易激惹、兴奋、震颤、肌肉抽搐、头痛、胃肠功能失调与厌食等戒断症状。
李春华最后表示,失眠还是要从根本上治疗,正确分析自己失眠的原因,对症去解决问题,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的质量,注重身体健康,创造美好的生活。
●相关链接
缓解失眠小食谱
龙齿黄连汤:龙齿10克,黄连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清热泻火,镇静安神,用于治疗失眠。
银耳百合羹:银耳25克,百合、莲子(去心)、冰糖各30克。先将百合、莲子加水煮沸,再放入泡发洗净的银耳,文火煨至汤汁稍黏,加入冰糖,冷后即可服食。每晚睡前一剂。可养阴除烦,健脑安神。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烦热口渴、焦虑健忘等。
金针菜汤:将金针菜水煎30分钟,加入冰糖,再煮3-5分钟即成。每晚睡前一剂。可清热除烦,解郁安神,用于治疗失眠。
(戴 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