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小心!车内空气污染成隐形杀手
作者:张鹏 郝军
图片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郝军摄)
  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快乐。然而,车内空气污染却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自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时间,车内异味从何而来、对人体有多大损害等问题,成为广大车主热议的焦点。
■本报记者 张 鹏

车内八大“隐形杀手”

   根据国家标准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检测的八项有机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另一类是醛酮类物质(甲醛、乙醛、丙烯醛),任何一种有机物的超标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苯:苯使人产生头昏头痛、心率加快、神志不清等现象,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苯还会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甲苯:甲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履蹒跚、意识模糊。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女性月经异常等。
  二甲苯:人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履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皲裂、皮炎。
  乙苯: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履蹒跚、轻度意识障碍等症状;重者会出现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导致肝损害。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长期吸入会造成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
  苯乙烯:苯乙烯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人如长期接触会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而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履蹒跚。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
  甲醛:甲醛是原浆毒物质,人如吸入突发反应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引起鼻咽肿瘤。
  乙醛:人如吸入低浓度乙醛可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高浓度吸入尚有麻醉作用。表现有头痛、嗜睡、神志不清及支气管炎、肺水肿、腹泻、蛋白尿,肝和心肌脂肪性变,可致死。慢性中毒时类似酒精中毒,体重减轻、贫血、谵妄、视听幻觉等。
  丙烯醛:丙烯醛进入人体会损害呼吸道,出现咽喉炎、胸部压迫感、支气管炎;大量吸入可致肺炎、肺水肿,还可出现休克、肾炎及心力衰竭。可致死。急性暴露损伤呼吸道、眼及皮肤,还会导致人体内脂肪代谢失常。

新购汽车要多开窗通风

   通常情况下,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消费者的间隔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加上车辆在库存和运输过程中,乘员舱都处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这段时间,车内的挥发性有机物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实验表明,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车辆的检测值会降低。
  因此,消费者刚购买新车的时候,往往也是车内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时期。对于如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车主们有在车里放橘子皮、菠萝皮的,也有放木炭的,可谓奇招百出,五花八门。
  据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汪彤研究员介绍,木炭除味法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而且很多有害物质是无法被木炭吸附的。而真正有效的方法,还是通风除味法。汪彤指出,新车买来的半年内或是装饰后的一段时期,应养成适度开窗行驶的习惯,保持车内新鲜空气的循环对流。由于空调的过滤器和管道系统中会积存大量化学性污染物,螨虫、霉菌等生物性污染问题也会增加,所以,上车后应先开窗通风,空调开启3-5分钟以后再关闭车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时间驾驶车辆的情况下,中途也应该打开车窗通风换气。同时,也应及时清洗并定期更换空调滤清器。

慎选车载空气净化器

   很多人发现,在很多汽车用品商店里,小型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目前销售火热。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销售的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分为滤网式、静电集尘式以及臭氧杀菌等多种,不同工作原理的产品净化效果不同。
  那么,安装了车载空气净化器或购买了标配空气净化功能,是否就彻底解决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呢?
  答案是否定的。据某品牌4S店的培训讲师谭先生介绍,一方面,不少车载净化器虽然宣称功能花样繁多,但实际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尤其是一些低端产品,根本无法起到吸收空气中悬浮微小颗粒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车内污染主要由车内装饰材料释放、车外污染气体进入车内及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三部分构成,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主要功能还是清除车内异味,而可入肺颗粒物,因其体积小,所以在流通、开放的环境中并不容易被清除。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9 版:3·15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心!车内空气污染成隐形杀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