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合肥瑶海区法院调研信用卡案件
银行前期审核应加强
作者:段贤尧 洪敬谱


    ■段贤尧 本报记者 洪敬谱
  近日,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法院梳理了近四年来60余起信用卡案件,发现信用卡纠纷案件发案率逐年走高,其中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等官司让消费者遭遇陷阱。对此,合肥瑶海区法院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发卡前的审核,从源头上杜绝风险隐患。
  合肥市白领小杨自2007年9月26日始,先后向银行申领多张信用卡。其在申领信用卡时,与银行签订领用合约,双方就信用卡交易记账、利息收取及其他费用的收取约定了计算方式。截至2009年9月12日,小杨累计欠款本金、利息合计45901.75元。经银行多次催缴拒不支付欠款,银行将其告至合肥瑶海区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小杨透支信用卡,经催缴后拒不还款,可以认定已构成实际违约,应当履行支付欠款义务和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判决小杨支付银行本息45901.75元。
  合肥瑶海区法院法官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信用卡消费纠纷,类似于小杨透支信用卡,欠款不予缴纳的纠纷还很多。据悉,在合肥瑶海区法院审理的涉信用卡案件中,涉案主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的年龄段。这一阶段的持卡人,多处于事业上升期,其中还包括部分没有收入的学生。随着多元化思潮的涌入,他们思维活跃,消费观念更趋向于超前消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龄段的持卡人或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收入极不稳定,但在超前消费的驱动下,容易导致无力偿还过度消费的透支款。
  消费者刷卡过度被银行诉至法院的案例已不新鲜,另一方面持卡人由于没有保护好个人信息,被不法之徒窃取信用卡,造成了信用卡被盗刷,这样的情况也屡屡出现在法庭。
  据统计,近年来合肥瑶海区法院共受理涉信用卡犯罪的案件13起,均为信用卡诈骗罪,其中部分案件就是犯罪分子运用窃取信用卡秘密的方式作案。通过分析案情看,主要为犯罪行为人有意识的通过拣拾以及其他方式获得信用卡和密码,随后通过ATM机和POS机进行套现;也有部分是犯罪分子通过某种方式获得受害人的身份信息进而办理或者冒领受害人信用卡进而进行取现或恶意透支。
  面对因信用卡引起的纠纷甚至是犯罪行为,究竟该如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防患于未然呢?
  合肥瑶海区法院的法官指出,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端正消费心理,合理消费;持卡人应保管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及信用卡信息,避免被人窃取、冒领甚至违法犯罪;信用卡在使用中若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银行联系,如若遭遇损失应立即办理挂失和报警。
  法官建议,银行应该加强对信用卡的提示说明义务;加强发卡前审核,核实申请人资料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杜绝风险隐患;及时跟踪客户,识别高风险客户,适时调整信用额度;对于透支的消费者,银行应该及时进行催收或诉诸法律。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法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前期审核应加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