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洪敬谱)面对范围广、污染重、长时间出现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治理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治理问题成为社会焦点。日前,合肥工业大学发布的一项科研成果,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经过多年攻关,该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刘屹及其科研团队研制出的柴油机颗粒物捕集系统DPF,可降低汽车排放主要污染物95%以上。
刘屹介绍,这套使用主动再生技术的DPF系统,主要是对柴油车的排气系统进行改造,用蜂窝陶瓷或碳化硅这样的高孔隙率材料制成闭流式过滤通道载体,气体能通过,但颗粒物不能通过。捕集器中阻截的颗粒物达到设定的程度后,再通过特殊设备进行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排出。循环使用,就能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吃掉”95%以上的污染物。
据刘屹介绍,根据测算,仅对安徽省公交系统国三排放标准以下的“黄标车”进行排放净化改造,每年即可减排颗粒物污染近千吨。而DPF系统吃掉的污染物,正是大气污染尤其是PM2.5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目前,该设备已经在该省阜阳市和池州市的200多辆公交车上试用了两年,效果良好。刘屹说,目前正在跟合肥市公交系统联系,预计在今年6月前,首批安装50—100辆。如果将来实现批量生产,这套设备成本可能最低1万元,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加装这套设备,比起换车来说经济实惠得多。
不仅是针对公交车,刘屹团队已经和安徽江淮汽车进行了合作,目前江淮汽车的部分车型已经装配了江淮研发的尾气净化设备。今年将和奇瑞汽车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