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上海有关部门
不认可加价约车行为
作者:刘浩


    ■本报记者 刘 浩
  近日,记者在上海市调查发现,不少出租车司机安装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大黄蜂等第三方手机打车软件。5月2日上午8点,记者打车时与出租车司机奚师傅攀谈起来。谈到安装手机打车软件的原因,奚师傅告诉记者,乘客通过手机打车软件叫车,一般会选择加价,加价额度5-2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司机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为了第一时间抢到订单,不少出租车司机纷纷更换智能手机。强生出租汽车公司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他不久前专门购买了一部3000多元的手机。“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通过打车软件叫车,只有高性能的手机才能抢到好单子”。
  第三方打车软件是否对传统出租车公司电召业务产生冲击?奚师傅认为,虽然大众出租配备较完善的电召业务,但通过公司平台收取的4元电召费需上交两元给公司,而打车软件加价费用完全归出租车司机。“现在,对公司的调度电话,出租车司机一般都不理会了。目前公司只有两部调度电话,数量比以前少了许多。”奚师傅说。
  自主加价订车让不少出租车司机尝到了甜头,并不意味着它会促进打车难问题的解决。奚师傅坦言,愿意加价的乘客毕竟不多,若出租车司机只等着接收加价订单,打车难问题或许还会加剧。他举例说,上下班高峰时期车辆紧张,通过手机打车软件打车的乘客更多,不少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繁华商业区“挑活”,不是加价的订单就不接,导致打车越来越难。
  记者从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了解到,在《上海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司机不议价、不拒载。对于近来兴起的第三方打车软件,该局明确表示,对乘客私下与出租汽车驾驶员加价预约的行为不予认可,所有驾驶员都必须依照《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依法经营,按标准收费并出具车票发票。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陶爱莲则表示,第三方打车软件如果通过加价叫车方式操作,易发生出租车司机为抢夺出高价乘客而放弃加价少、不加价的乘客,从而演变成变相拒载。由于当前监管处于盲区,她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新兴出租车预约服务监管,建立和健全相关行业规范,维护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认可加价约车行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