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敏
5月13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此日子里,参加了芦山地震心理救援已回到北京的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仍心系灾区的孩子,他告诉本报记者,灾难事件对七类儿童的影响更大,他们比其他儿童更需要关注,即:
1.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2.有被虐待或殴打史的儿童。3.女童4.智力障碍儿童5.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或者在灾难中身体受伤的儿童。6.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7.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崔主任提醒,面对灾难,儿童可能出现的反应有:1.对黑夜、分离或独处出现过度的害怕。2.特别黏父母,对陌生人表示出害怕。3.担心、焦虑。4.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或咬手指)。5.不想上学。6.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7.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8.做噩梦。9.头痛或其他身体症状的抱怨。
在新住所,要注意什么?要让孩子有机会见到自己的朋友,在临时住所,允许孩子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保持生活规律性,让孩子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包括尽快让孩子们回到学校),让孩子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仔细倾听孩子的恐惧和担忧,注意由于重新安置而导致的问题,考虑孩子本身的发展情况和特殊经历,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