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为民服务“零距离”
——访江西省抚州市工商局局长黄厚祝
作者:黎国华 朱海
图片


    黄厚祝(右二)检查市场
■黎国华本报记者 朱海文/摄
  江西省抚州市工商局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工商为目标,切实增强法治、服务、效能、创新和自律“五种意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为民执政、执行落实、破解难题和廉洁从政“五种能力”,积极凝聚强大的红盾正能量,切实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近日,记者采访了抚州市工商局局长黄厚祝。
  问:抚州市工商机关如何凝聚红盾正能量?
  黄厚祝:一是完善教育引导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构建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工商干部的全局意识、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工商执法人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完善典型带动机制。重点开展了“三个满意”评比活动,即:满意基层工商分局、满意基层工商分局长、满意基层工商管理人员评比,使每位工商执法人员都能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强化走群众路线。通过开展“转作风,下基层,零距离服务”活动,定期深入到经营者和消费者中,面对面听意见、面对面解决问题。特别是建立了服务经营者、消费者短信群发系统平台。仅今年以来,就发布法律法规宣传、商品质量监测、消费警示等各类信息3万余条,有效畅通了与经营者、消费者的联系。
  同时,抓好党组负总责、领导带好头、机关作表率“三条举措”的落实到位,使全市工商干部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让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际成效和变化。2012年,抚州市工商局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90%的县(区)局被评为抚州市文明单位。
  问:抚州市工商机关如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黄厚祝:一是优化窗口服务。在窗口单位发放“工商便民服务联系卡”,打造“无障碍工商服务窗口”,建立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做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标准“零投诉”。二是优化对接服务。立足市场主体准入、商标广告战略实施、个私经济发展以及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等核心,建立健全联络员制度,实行专人对接服务。建立龙头企业联系制度,把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等措施用足、用活、用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仅今年以来,就已帮助办理了16件股权出质登记,为企业融资近6000万元。三是优化环境服务。不仅通过强化监管优化诚信共赢的市场环境,而且注重运用柔性的、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方式优化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同时立足消费维权、促进就业、综合治理,努力优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问:抚州市工商机关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黄厚祝:消费维权无小事。抚州市工商机关始终坚持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努力为广大消费者撑起一片蓝天。通过选好联络员、配好工作人员、完善好工作制度,拓展“一会两站”服务基层群众的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层消协分会89个、12315维权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859个、村级消费者投诉点1772个,城市社区、大中型企业和市场、校园、景区12315维权联络站942个,聘请维权监督员或志愿者2377人,努力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消费维权网络,基本实现了“百姓投诉不出村、市民维权在家门”。仅今年以来,就已受理各类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1275件,调解成功率达95.9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针对当前消费维权工作呈现的新矛盾、新特点,抚州市工商机关积极探索消费纠纷调解新方法、新思路。推行“大调解”工作模式,整合工商、公安、司法、信访等机构的调解资源,吸收大学生村官、律师、行业协会等兼职调解员,形成强大的消费维权“调解团”,合力化解消费矛盾和纠纷,有效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成功率。2012年6月,消费者元某购买的7座客车行驶不到3000公里,出现了发动机发抖、车厢内噪音较大等问题。元某要求退车未果后,在汽车销售商门前挂起横幅维权。抚州市消费者协会了解相关情况后,联合公安、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及时赶到现场,调解纠纷,最终成功化解了这一起随时可能转变成群体事件的消费纠纷。
  针对抚州是江西省的农业大市、农村地域广阔这一特点,抚州市工商机关以12315执法车为载体,以偏僻农村为重点,推行“流动调解点”的工作方式,快速调处消费纠纷,及时化解消费矛盾。今年1月12日晚8时,临川区农民陈某和妻子在家中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因煤气泄漏导致中毒昏迷,幸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及时抢救脱险。临川区工商局12315执法人员巡查发现后,立即到医院探望伤者,并及时邀请生产厂家驻抚州经销商一同到现场调查。经调解,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民服务“零距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