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音乐付费下载
你愿意掏腰包吗
作者:岳纲举 乐军
图片
图片


    图2:提供免费试听的音乐网站
■本报记者 岳纲举
  在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10个最引人瞩目的视频中有9个与音乐有关,但在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我国互联网上,付费下载却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狼来了”的故事。近日虾米音乐网、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多米音乐、酷我音乐等多个国内知名音乐网站试行全面收费。此消息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反应不一。
  事实上,近两年来关于“网络音乐下载收费”的讨论几度引发网民的强烈关注。对此,专家表示,网络音乐下载收费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需要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以及进一步提高有关机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虚晃一枪的付费下载

  事情的起因源于音乐网站虾米网COO王小玮近日在公开场合的一次讲话。王小玮说,从2013年6月5日起,包括百度音乐、QQ音乐、多米网内的多家知名音乐网站将试行全面收费,过渡期为两个月。但此后,虾米网的宣传人员又改口称,发出该言论的高管为技术管理人员,其在表述上有问题,6月5日起全面收费的说法并不准确。“在线听虾米的音乐不收费,如用手机下载才收费。”这位宣传人员说。
  记者浏览虾米音乐网时发现,点击“下载”页面中的某首歌曲后,页面便显示“需支付虾币0.8米,即需要支付0.8元人民币。”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15元的包月模式以及120元的包年模式。虾米音乐网CEO王皓表示,收费后,网站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功能,用户可享受到更多权益,包括320K高品质音频输出、离线下载更多歌曲等。这次收费只是针对下载歌曲,而所有的在线试听服务仍属于免费范畴,并将有至少两个月的体验期。
  对于6月5日起网络音乐下载全面收费的说法,多家提供网络音乐下载的公司均没有直接回应。QQ音乐的有关人士表示,关于音乐网站收费计划,没有收到任何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通知。今后,QQ音乐依然提供免费在线试听和绿钻的商业模式。据记者了解,绿钻是指用户包月花费10元,就可以在本地音乐空间容量、背景音乐等方面享受到升级服务。百度音乐对于收费问题的回应是“不予置评”。据了解,百度音乐目前提供音乐免费在线收听和免费低品质下载服务,而超高品质音乐则需要付费下载。用户付费后,另外还可以获得2万首歌曲的超大网上存储空间、艺人APP(可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软件)优先体验等服务。网易云音乐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反对收费服务,但网络音乐市场各家产品的发展情况不同,我们将加快跟进步伐。”目前,多米音乐已推出了针对VIP用户的流量包月服务。

消费者短期内难接受

  对于付费下载音乐,多数消费者表示“难以接受”。北京的刘女士平时主要在网上听歌,偶尔也在手机上下载些歌曲,在上下班的车上听,对于付费音乐她不能接受。刘女士说:“上大学的时候买磁带、CD我可以接受,因为这起码得到了一个有形的东西,网络音乐下载总感觉就应该是免费的,因为即便付费了,感觉自己好像也没得到什么,如果音乐网站真的要实行付费的话,那我可能就不去下载了。”
  另一位上班族李先生则表示:“音乐网站如果真实行下载收费、在线收听免费的话,我就选择在线收听,因为现在听歌的时间并没有很多,多数时候用来刷微博、微信,如果仅是为了听歌,那么走流量就行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约有7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能接受或不想付费下载音乐,但也有少数人对下载音乐收费持无所谓的态度。网友陈小姐说:“如果一首歌0.8元的话,我可以接受,这比买CD便宜多了,而且还可以事先在网上免费试听,觉得喜欢再付费下载,这样就能避免因随意下载而占据移动设备的内存空间了。”
  根据上述网友的反映,易观国际的分析师王珺认为,究其原因,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用户已形成免费下载的习惯,当音乐网站突然提出要收费时,用户便产生了难以接受的心理。“大家都认可:从百货商店拿走商品就得付钱,这在观念上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网络音乐也是如此,只是需要用一段时间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郭禾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较低,企业因为要逐利,所以会将侵权所受处罚的风险和获取利润做一个比较,如果风险不够高,就容易产生侵权,因此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很重要。”

行业应探讨盈利模式

  针对当下各方有关网络音乐付费的争论,业内人士表示:“这次主要是环球、索尼和华纳三大唱片公司提出,要求其音乐网站对版权所有的歌曲进行在线收费,其他国内唱片公司则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约有网络音乐用户3.86亿,无线音乐用户规模则高达7亿,网络音乐市场规模接近28亿元。有音乐界资深人士透露,由于在PC端失去市场后,国外版权方更看重移动端目前的听歌用户,所以想趁早介入,从中分得更多的利益。不过音乐界人士认为,对于急于收费的版权方来说,如何找到适合我国消费者口味的收费模式远比马上收费更加重要。
  APP在移动终端的爆发可以为音乐付费提供一定的借鉴,目前最成功的收费模式之一当属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店。在该音乐商店,用户可以在数字音乐超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免费试听一小段,若要下载,按次收费。针对部分网友嫌付费麻烦的问题,iTunes实行与用户的信用卡捆绑,使支付变得十分简便。据了解,iTunes现在控制着超过3/4的数字音乐市场,其在62个国家生根。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为此付费,况且苹果的收费一点儿都不便宜,这是一个值得国内互联网企业思考的问题。
  如今,在线收听音乐的平台十分多,终端也多种多样,互联网企业要想在支付途径上寻找到一个良好的方式其实并不困难,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产业和海外企业的模式。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音乐的运营商们,是否能在音乐版权化的推进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相关链接
网络音乐盈利模式

1.包月付费
  如运营Spotify、Emusic两家网站的公司,采用以移动互联包月付费的模式,其免费版会时不时插播广告,付费版的歌曲则质量更佳。此外,它拥有超过1800万首歌曲,7亿个播放列表,并接入Facebook平台,从欧洲火到美国。截至去年8月,付费用户已突破400万户。
2.彩铃增值服务
  该模式在我国已大获成功,比如网民每下载一首完整的歌曲作为彩铃,则需要付费1元至2元。此外,中国移动还针对用户的这方面需求提供了包月服务。 (乐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IT·网络】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愿意掏腰包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