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手机钱包 出门只需“伸手要”
作者:武晓莉
图片


    ■本报记者 武晓莉
  曾有人开玩笑说:“出门牢记4个字准不会落下东西,那就是‘伸手要钱’——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
  不过,从今往后可能记住3个字就可以了:“伸手要”——随着手机钱包业务的成熟与发展,原本随身携带的钱包,大概真要淡出人们的生活了。

手机钱包走入生活

  6月9日上午,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二楼大厅。这里摆了一个星巴克咖啡的临时柜台,浓郁的香气四处飘散,从外面进来的人都想喝一杯。不过且慢,咖啡有两个标价:5元和17元。原售价17元的热腾腾的拿铁,如果你有手机钱包,只要抬手一刷,仅花5元就能喝到。记者站在那里,无限羡慕地看着那些开通了手机钱包的人。这其实是一个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
  手机支付是目前新兴支付技术的热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将近距离非接触式智能卡和手机终端相结合,通过手机模拟卡片实现现场支付,并利用手机的网络通信实现远程支付功能。同时,智能卡的高安全性,可以保障支付信息及支付过程的安全。因此,手机支付具备易用、安全、快捷等特性。
  其实,在此之前,手机支付就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据中国移动数据部相关人士介绍,手机支付可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远程支付很多人都用过。比如,用户通过短信、电脑上网、营业厅等方式开通手机支付账户后,就可以短信交水费、上网买东西等。而另一种是现场支付方式,用户需要去营业厅更换手机的RFID-SIM卡,并开通手机钱包业务才行。

各种卡均可放进手机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介绍说,手机钱包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便捷性的支付产品。
  对用户而言,手机钱包可以将用户的各种实体卡,如银行卡、公交卡、校园/企业一卡通、会员卡等电子化,用户通过手机钱包客户端下载电子卡应用到NFC-SIM卡后,拿着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10厘米以内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手机便可实现商户消费、刷公交、刷门禁等,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对银行而言,手机钱包将提供全新的发卡渠道、进一步降低发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对终端厂商而言,手机钱包将进一步增加终端的创新特色应用,成为继多媒体、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NFC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

  经过前期多年的市场培育,手机支付技术的成熟度和用户体验不断提高,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以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为例,截至2013年5月31日,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网手机支付业务当月交易总额已逾110亿元,已超过2011年全年交易总额,预计到2013年年末交易总金额将获得更加快速的增长。
  从全球范围看,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日韩两国,手机支付业务已经十分普及。有85%以上的消费者使用过手机支付。通过手机实现POS机支付、买地铁车票、通过移动ATM取款等功能已经司空见惯。
  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世界移动支付将替代现有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等支付手段,成为支付领域的主要支付模式。

政府重视商家积极

  在地方政府层面,信息化建设是所有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几乎都包含了与手机支付相关的内容。
  在国内手机支付领域,三大运营商纷纷抢占发展先机,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手机支付产品。特别是近期,纷纷推出了如手机门票、手机公交、手机现场购物等应用。如上海联通启动手机刷公交卡业务,此业务是在手机中内置NFC芯片,并植入公交卡账户,用户在乘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时,可直接“刷手机”扣费。下阶段,中国联通计划与银行合作,将用户银行账户与NFC捆绑,这样,手机用户逛超市、买演出门票等,都将可以直接“刷手机”买单。与此同时,上海移动也透露将推刷卡手机,用户去麦当劳、星巴克将很快都可以“刷手机”买单。
  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他们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始于一年前,去年6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采取NFC-SWP技术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经过一年的产品准备,实现双方TSM平台(多应用管理平台)的对接上线和手机钱包客户端的推出。截至目前,双方已经通过TSM平台联合推出9家银行的13个电子卡应用。
  出门不带钱包的日子不会远了。下次,记者也要用手机钱包买一杯拿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IT·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手机钱包 出门只需“伸手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