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共同责任共同构建“中国好交通”
作者:张鹏
图片


    尽管一些交通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郝军/摄
■本报记者 张鹏
  “我们国家每年大概的道路交通伤亡事故数约在20多万,但是每年全国各地交警接报事故的总量大概在470万左右。”8月29日,由中国经济网、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认为,人是导致交通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道路使用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道路安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随着国内机动车总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中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未来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旧十分严峻。肩负“共同的责任”,已然成为建设全民交通安全文化的共识。

共同责任 助推交通安全

  道路安全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和睦幸福息息相关。对于这样一项重要而又颇为繁琐的系统工程,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可谓倾注了十分的心血。
  “正是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才能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实现了由事故高发上升到近年来持续平稳下降的良好转变。”出席本次论坛的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在近几年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从整体上有效地遏制了群死群伤的大事故。而且,还成功地将每年发生的重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由1996年历史最高的80起,降至2012年的25起。
  随着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各部门的有效整治,一段时间以来,像“中国式过马路”、“车窗抛物”等一些潜在交通隐患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定期分析制度的实施,具有行驶记录仪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推广使用,车辆准入安全技术门槛的提高,或将助力交通安全取得新的成绩。”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表示。与此同时,他还认为,随着国务院第一次印发《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出台第一个国家层面的《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已经在政策方面提高了全社会的共识,而且通过全国范围内淘汰安全性能低的落后车型、实行酒驾入刑、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夜间强制休息制度等措施,更是从源头上保证了道路交通的安全,势必将在全民推动下形成规范的法治秩序。

未来交通安全形势仍严峻

  尽管政府部门常抓不懈,效果显著,但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迅速增长的同时,驾驶员的数量、保有量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在论坛上坦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也表示,交通事故总量巨大、死亡率高、恶性事故多发,依然是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为什么在全社会的努力下,道路交通安全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还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对此,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表示,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安全设施、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相对滞后,驾驶员素质不高,特别是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一些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落实不够,道路运输动态监控应用水平不高,加之一些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态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
  我国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58亿辆,正在加速进入“汽车社会”。数据显示,如此数量从1000万到2亿,美国用了75年左右的时间,而我们仅仅用了23年的时间。此外,我国的城镇化率也在12年的时间里提高了50%,人员流动的持续增加,使得交通运输需求也日益增多。种种事实已经表明,如今的路车矛盾已日益突出,且安全需求与驾驶员素质之间的矛盾也是与日俱增。在道路交通方面突出的表现在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不高与交通安全基础薄弱的矛盾相互交织,交通安全自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介绍,在我国造成交通死亡事故的原因中,无照驾驶造成的交通死亡事故能够占到8.7%,此外,无防护或其他设施防护情况下发生的交通死亡事故占85.8%。而在无隔离,或仅中央隔离的条件下,发生的交通死亡人数占90.36%,而在全部死亡事故交通方式分布中,摩托车交通事故比例最高,死亡人数占70.74%,步行紧随其后。还有一个特点值得关注的是,在有标志标线的情况下,我国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竟高达61.08%,而无控制情况下发生交通死亡人数仅为30.11%。

智能交通传统行为或改变

  对于如今道路交通取得的显著成效,我们在肯定成绩本身的同时,也不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未来的安全形势盲目乐观。未来交通究竟路朝何方,现今还不会有定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智能交通的深入发展、使用,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并成为本次与会嘉宾颇为看重的领域和方向。
  “目前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某些方面建设还比较滞后,凸出地就表现在传统人工运转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的交通管理问题。而随着城市监控设备的大规模建设,各类传感器和信息终端已经遍布全市,再加上物联网、车联网的飞速发展,将能为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交通安全管理有望加快步入大数据时代。”深圳市交通警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陆化普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提高智能交通水平是投资小、见效快的强有力的举措,是改变交通安全状态强有力的举措。”
  而作为全国唯一的安全保障示范城市和中国西部安全产业基地,重庆也在交通安全方面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与实践。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局长肖健康明确表示,今后重庆道路交通生命工程将走“科技兴安,产业强安,教育助安"的路子,将交通安全作为产业来实施,把信息化、产业化、标准化捆在一起,逐步降低交通事故的致死率。

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可是,未来的工具再便捷,也无法左右“人”的参与。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从各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水平,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陆化普认为,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交通参与者,在交通事故当中人的因素超过了95%。“对于交通参与者来说,改变人的交通行为是最重要的。”“开展好安全带、生命带的专项行动,广泛宣传正常使用和佩戴安全带对于保护生命的重要作用,提高运营车辆安全带的安装率和乘客的佩戴率,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习惯,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这样表示。
  而国际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席高斯特别建议,全球各国应该塑造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的文化,让各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能意识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还需将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青少年、立法者和媒体包括在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同责任共同构建“中国好交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