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谁最不该迷恋山寨建筑


  建筑设计的创新,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社会各个方面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一些地方和人士来说,就很难改变总把“逼真的模仿”视作“炫耀的华服”

■司马童

  “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吗?可以,如果你在中国。”这是一家美国媒体近日所载文章的头一句话。该篇报道针对我国的山寨社区现象称,建筑行业的借鉴一直存在,但中国仿制建筑的问题在于,完全模仿,无任何创新 (据9月22日 《环球时报》报道)。
  建筑可以山寨,创新无法抄袭。某门户网站转载上述新闻时,刻意打上了一个 “美媒讽刺中国山寨建筑”的标题。这篇报道是否讽刺意味甚浓,或许仁智各见,但建筑设计领域的山寨成风,却怎么说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客观表述。
  完全模仿化的山寨建筑、山寨社区层出不穷,并俨然形成了一种“山寨文化”,这真的只是某些房产开发商们的机械照搬和盲目复制吗?事实上,真正催化和助长山寨建筑“迷恋风”的主角,不仅有制造者,还有使用者——正是由于好些购房者把西式建筑看作一种时髦品位,导致了山寨巴黎、山寨威尼斯这样的“高档楼盘”热销,才会促使这些山寨建筑此起彼伏地矗立。
  正如外媒报道所揭示的实质,山寨建筑的问题不在于借鉴模仿,而在于毫无创新。因此,尽管有专家认为,山寨社区可能只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国门,对于外国建筑的新奇感,终究也会逐渐消失。但如何减轻“迷恋”,崇尚“创新”,若仅仅寄望于一个“阶段论”,显然不能令人满意。那就引出一种追问:谁最不该迷恋山寨建筑呢?
  首先,一种风气的弘扬或抑制,来自政府层面的倡导不可小觑。曾几何时,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官方办公场所的“山寨洋建筑”流行,且有关媒体也时有披露。现如今,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举措的出台,大兴楼堂馆所之风,已得到明显遏制,可那种一度热衷的“山寨观”和“迷恋风”,要想马上消除,无疑尚需时日。
  其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众多高等学府,同样要有一种适度控制“山寨冲动”的建筑设计理念。虽说法无禁止即可行,但高校毕竟不同于其他场所,其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未必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另类教化。说得直白一点,倘若连大学里的建筑景观,都在以“无声语言”透出一种崇洋媚外的意味,想让社会普罗大众早早进入对“欧陆风情”索然寡味的年代,这样的要求自然有些不切实际了。
  明白了谁最不该迷恋山寨建筑,才会去更加主动地推崇自我创新。在笔者看来,当前,如果再有楼盘方面的官方评选,至少应当把山寨洋楼、山寨社区等排除在外——这绝非什么 “评比歧视”,而是在山寨之风已“威名远扬”的现实语境下,确有必要及时采取的矫枉之策。
  可以说,建筑设计的创新,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社会各个方面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一些地方和人士来说,就很难改变总把“逼真的模仿”视作“炫耀的华服”。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谁最不该迷恋山寨建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