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师资不够就地招聘,教学方案、校园文化几乎和总校是两码事——
部分名校分校“挂羊头卖狗肉”
作者:胡军
图片


    某名校分校网站上公示的教师招聘条件。
■本报记者 胡军
  近年来,知名中学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校的现象已成燎原之势。据记者了解,北京一所知名学校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校就多达30多所,其中绝大多数分校为“教育合作”产品,其仅是挂着名校的招牌,而不具备相应的师资、教育理念及校园文化,即便部分名校会派出一些师资入驻分校,也只是象征性地,为数很少,有的名校干脆只派去一名校长,其他师资均在当地招聘。对此,从事教育20余年的山东某中学负责人孙副校长的说法颇具代表性:“复制一所名校哪有那么容易?挂个牌子,使用同一套教材,派出几名老师就能实现吗?名校几十年积淀下来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怎么可能轻易被复制?”

名校教师难分身

  北京市教委自2012年开始,实施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即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与名校对接的优质中小学校,首次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了15所这样的学校,今年北京市将再建30所此类学校。据记者了解,这类学校的法人和师资由名校总校派出,实行“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之所以这样做,根源在于师资短缺。即便是再知名的学校,师资也是有限的,若真想办好分校,就需要从本校分割出一大批优秀师资,可这样一来,本校的教学怎么办?另外,被派到分校的师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是否能发挥出其在本校的作用,也有疑问。事实上,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师资跨区域配备的可能性不大,这涉及到人员工资待遇、福利、职称、编制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即使总校往分校派去师资,也都是临时性的。”说起北京市的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在北京某中学执教的赵老师深有感触。另外,赵老师也表示:“城乡一体化办学和办分校的概念不同,前者较为正规,而后者干脆就是两所学校,只是共享了一部分资源而已。”
  如今,对于很多跨省的名校分校来说,师资来源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大附中)起诉河北香河开发商案例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与北大附中有着合作协议的北京北大附中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北教投公司)声称,其已与北大附中合作在全国设立了7所分校。然而,北大附中表示,虽然收到了这些分校的办学回报款,但从未向这些分校派出过任何师资。也就是说,全国各地那些挂着“北大附中分校”招牌的学校,其实只有那块招牌与北大附中有关,其师资、教学理念、教学方案等均与北大附中无直接关联。“据介绍,目前在全国各地,挂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附中)分校和实验中学的学校已有34所,那么,这些分校的师资是从哪里来的?试想一下,无论是北大附中还是北师大附中,有那么多师资往外派吗?即使把所有的师资都想象成空中飞人,也服务不了这么多分校。”说起名校的分校模式,从事教育研究10余年的北京某教育机构负责人王先生深感不安,他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可以搞连锁的商业机构,这种分校模式和连锁经营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不正确的。”

师资不够就地招聘

  那么,如此众多的所谓名校分校师资到底从何而来?日前,记者在浏览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官方网站时,意外地发现了几则并不起眼的教师招聘信息。据该网站介绍,该分校是北京大学与河南省政府签订的“省校合作协议”中的重点项目,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和全国先进办学单位。
  记者从该分校列出的招聘岗位及要求中了解到,该分校既要招聘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文化课教师,也要招聘体育、美术、书法、声乐、器乐、舞蹈、播音主持、影视编导、影视表演等素质课教师。对于该分校全面招聘各科教师的现象,北京某民办中学负责人陈先生认为很正常。他看了记者提供的网站招聘信息后表示:“所谓分校,基本上都没有本校的师资,由办学方自行在本地招聘,一些退休教师在应聘时比较吃香。不过,一般正规学校都要求应聘者有教师资格证,可这个网站的招聘信息中似乎没有提到这方面的要求。”
  随后,记者登录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的官方网站,也看到了关于教师招聘的信息,其内容包含“招聘语文代课教师 1名;数学代课教师 3名;地理代课教师 2名;政治代课教师 1名。岗位要求:1.有高中教师资格证;2.有高中教学经历,退休教师亦可;3.责任心强。”“没看到这些招聘信息时,我还真以为分校的师资主要来自名校本校,原来都是就地招聘的。”一直纠结于是否让孩子就读北京某知名中学分校的重庆家长刘先生说,“这下我倒释然了。原来老师都是本地招聘的,这样的名校分校有何意义?”

教学理念难以复制

  据记者了解,目前名校开设分校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部分地区以吸引优秀教育资源的名义引进名校来开设分校;二是部分名校以教育开发的名义通过校内或校外公司与民营资本合作开办分校。“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很多名校分校已经被利益化了。一些地方引进的所谓名校分校,表面上是为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实际上却是为了满足他们不正确的政绩观,或者就是赤裸裸地为了经济利益。”亲自主持过学校异地办学的北京某民办学校负责人张副校长颇有感触地说,“建立一所分校,从选校址到选拔师资,再到确定教学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没有几年功夫,无法保证办学质量。”
  近年来,我国在均衡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包括开展学区化建设;让优质校与薄弱校结成联盟,互帮互助;促进教师流动,组织教学研讨、交流培训等等。此外,一些地区还探索“一长执两校”的一体化管理方式,即要求名校校长同时兼任薄弱校的名誉校长,对弱校进行“输血式”的帮助。然而,这些措施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结果是名校依然是名校,薄弱校依然是薄弱校。
  对于通过设立名校分校来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方式,上述张副校长并不赞同,他说:“名校之所以被广泛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一些优质师资,更重要的是,人们认可其多年沉淀下来的优质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而教学理念和文化是很难被复制的。我认为,除非名校的本校能长期向其分校大批量派遣优质师资,否则分校的教学质量就难与其本校比肩。现在一些名校分校挂着羊头卖狗肉,而部分名校也乐得挣‘卖牌子’的钱,这让教育变成一种赤裸裸的渔利行为,对教育本身无益,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部分名校分校“挂羊头卖狗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