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类玉石价格的逐年飙升,用黄金或白金进行镶嵌的玉石饰品近年来大为流行,这也引发了国人对“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的广泛应用。本期,记者就为您讲解一下这句俗语的来源。
相传“有眼不识金镶玉”源于“有眼不识荆山玉”。其中,“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指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其实,这一俗语与人们熟知的“和氏璧”有着直接的关联。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得到一块美玉后献给了楚文王。楚文王将其雕琢成玉璧,称之为“和氏璧”。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乃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和氏璧便归他所有。他令人将其雕琢成玉玺,上面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字,并配以五龙图案雕饰,玲珑剔透。
秦始皇对其爱不释手,视为神物。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入刘邦手中,作为传国玉玺传至西汉末年。时逢王莽篡权,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该玉玺。孝元皇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自此,民间便有“有眼不识金镶玉”之说,比喻人见识短浅、孤陋寡闻。 (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