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学校心理咨询室难聚人气
作者:戴岱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戴岱
  在学习压力过大、部分师生关系紧张的当下,一些学生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偏激,有的甚至采用极端手段如自杀、自残等来解决问题。为避免悲剧的发生,很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并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仅是摆设,并未发挥出实际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自身排斥、专业师资缺乏、学校不够重视等。如何改变现状,让心理咨询室更好地服务学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学生对心理辅导难以接受

  记者日前就心理咨询问题随机采访了几位中小学生,他们均表示,自己就读的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当他们有苦恼、焦虑、迷茫的情绪时,宁可向自己的小伙伴倾诉,也不愿去心理咨询室求助,还有些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记者问初二学生王毅成:“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他回答:“怕去咨询时被同学撞见,他们会认为我有精神问题,我感觉这很丢脸。”
  王毅成说,每次经过心理咨询室时,同学们都会朝里面张望,看看有没有同学在咨询。在同学们看来,心理咨询室是个神秘的地方,同时,只有精神上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咨询,因此都很排斥去那里咨询。
  在很多小学生看来,心理咨询室更像是保密室,只有保密工作做得好,他们才肯进去。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的代红霞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的原因,是怕自己的小秘密被老师泄露出去。“我要是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就得先告诉老师我遇到了什么事情,老师知道后没准会告诉班主任或家长,这样的话就没人喜欢我了。”代红霞说。

学校对心理辅导缺乏重视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完善,但十分缺乏专业师资,很多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由其他学科任课老师兼职担当,一些寄宿制学校则让生活老师兼任心理辅导老师。
  对于心理辅导教师不够专业的现状,在一所小学担任班主任的程琳老师表示:“由于是兼职,因此老师不会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精力。另外,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也大多以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这让孩子们认为去咨询心理问题就是去‘找骂’,所以他们不愿意去。”
  除了师资不专业的问题外,学校对心理辅导缺乏重视也是导致心理咨询室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心理课程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学校不会在这方面投入太多,这使得学校的心理辅导课程停滞不前。
  记者日前来到一所寄宿制学校小学部的心理咨询室,看到整整一上午的时间,该咨询室里没有来一个学生,也没有老师值班。对于心理咨询名存实亡的尴尬现状,该校一位老师坦言:“心理咨询室已成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只有在上级来检查时,我们才会突击准备出一些有关资料。”

专业师资既难招又难留

  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另一个原因是难以解决其编制、职称等问题。彭小芳是心理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中只有一小部分毕业后到中小学校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其余大部分都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一是国内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岗位很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二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需要很长的实践过程来积累经验,而很少有学校会给毕业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更愿意直接聘请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三是一些学校考虑到用人成本等因素,不会专门聘请专职心理教师。除此之外,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专职心理教师在编制、考核、评职称等方面都面临问题,由于他们的工作量比其他科任课教师少,所以薪金也较低,这使得许多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或在某个学校干两年后即转行。

团体活动可带动心理辅导

  学生排斥心理咨询、缺乏专业师资等因素已成为阻碍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学校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扭转心理辅导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带着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某心理培训机构的王建民老师。他表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其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与爱护。学校可以采取游戏、群体活动等方式,让那些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体会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友谊与温暖。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然少不了相互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之间便建立起相互关心、爱护的良好关系,这有助于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摆脱孤独、焦虑等情绪,从而为其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学校心理咨询室难聚人气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