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军
“现在要想找一本纯粹的、干净版本的经典图书,太难了!市场上卖的大多是图解版、解读版或营销版的。这些书包装精美,用纸讲究,价格也非常昂贵。”喜好经典古籍图书的周先生向记者抱怨道,“我这几天想买一本《孙子兵法》送人,可在市场上转来转去,发现都是新解读版的,找不到旧版本的。”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经典图书极少有以其本来面目出现的,大多为出版社重新印刷包装的新版本。在这些新版本的经典图书中,原文往往只占较少比例,其余部分则是解读或图片。
翻印只赚不赔
“出版社现在也很头痛,不可能都靠名家或名人的畅销书来支撑,而且那些好的资源也非常有限,一出现就大家都去抢,比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就十分畅销,不管是莫言的新作品,还是旧作翻印的版本,各个出版社都会去抢。”说起出版行业的经营现状,从事图书出版工作20余年的广州某著名出版社编辑余先生大为感慨地说,“对传统经典图书进行重新包装,是现在许多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定海神针’。”
记者从多位图书出版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对传统图书进行重新包装印刷是许多出版社的常规手段,尤其是对古籍图书资源的重新发掘与出版。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起养生热潮,因此,有关中医、养生的传统经典图书一度成为一些出版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例如《黄帝内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传统医用书籍,已经被翻印滥了,几乎每家出版社都有这些书籍,并推出了各种版本。”从事出版印刷行业10余年的北京某印刷公司负责人刘先生说,“出版社在印刷这些书时根本不用对内容进行太多整理,将旧书拿来重新设计一下包装即可,例如用一些更厚更好的纸张,配上插图,便成为了一本新书。”
据业内人士介绍,因为传统经典图书没有版权限制,所以一些盗版者随意找个印刷公司就能自行出版这类书籍,而且他们所使用的纸张和包装并不亚于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类图书定价都不低,可以说是只赚不赔。”对于新版传统经典图书的定价,从事礼品书销售工作多年的北京某文化公司负责人吴小姐告诉记者,“若用普通纸张印刷旧版的《千金方》或《黄帝内经》,书会很薄,定价20元都有点高,但经过精美包装,再用胶版纸彩色印刷后,一本普通的书就能做到700多页,定价在288元也卖得很不错。”
部分解读内容不正确
当下,“××枕边书”“××必读经典”“图解××系列”“××点评系列”等宣传语已成为一些传统经典图书的包装利器。
“打名家、名人的牌子是出版业的惯用招数,把某名人推荐的字样放到印刷精美的封面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号召力。”对于翻印传统经典图书的宣传语,长期从事图书营销工作的湖北省某出版社业务经理高先生认为这很正常。他说:“每年有卖点的新书就那么多,各个出版社都在争抢这些资源,代价太高,也很难抢到。由于这些年流行养生,所以出版社都深挖这方面的资源,但如果只是生硬地出版原版图书,一是内容太少,定价上不去;二是没有卖点,无法吸引读者购买。”
为了查证各种图解、点评类传统经典图书的翻印质量,记者特地买了一本《图解黄帝内经》向一位老中医请教。没想到,这位老专家一看封面就皱起眉头说:“《黄帝内经》怎么图解?充其量能加上些经脉图,但也不能印得这么厚吧。”在翻看了这本书的内容后,这位老专家表示难以置信:“这样的解读也敢印刷成书?这不是误导嘛。《黄帝内经》是中医界最经典的图书,若没有几十年的从医经验,没有一个专业的专家组经过长时间研究,是很难对其进行图解的。我个人觉得,当下真正有资格、有能力对这些传统经典图书进行点评,而且确保讲解的内容不会对公众造成误导的人少之又少。那些所谓的学术界‘快男快女’‘超男超女’都来解读经典图书,实在是有些滑稽。这种书讲解不正确的话,可能会导致读者送命,不是闹着玩的。”
另据多位医界权威人士介绍,随着近年来养生热的流行,大量解读版本的有关中医、养生的传统经典图书非常热销,其中很多书的解读并不科学,缺乏中医常识的人若参照书中的内容自行诊断或服用保健品、药物,反而容易对身体和精神造成损害。
呼吁制定印刷标准
“既然传统经典类图书的内容已经非常固定,为何国家不能制定出一个印刷标准?”对于各类图解、点评版传统经典图书泛滥的现象,上述喜好经典古籍图书的周先生说,“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疑问,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经典图书是我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思想和文化精髓,任由这样随意解读,是对国家和民族不负责任的表现。”
记者日前针对“是否应该给传统经典图书制定相应的印刷标准”问题,随机采访了30人,其中18人表示支持。他们认为,不但应该制定相应的印刷标准,还应该实行标准定价,这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5人认为,人们可以对传统经典图书进行解读,也可以自行定价,但应有解读的规范,解读的内容应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另有7人对此不置可否,对此,他们表示无所谓。“除非有颠覆性或创造性的内容,否则传统经典图书还是保持内容纯粹、版式相对简单的好,这样售价也不至于离谱,读者可从书中真正受益。”对于传统经典图书的出版,从事图书出版工作20余年的北京某图书公司负责人赵先生表示,“对于出版社来说,赢利肯定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代表其可以无视传统经典图书的传承价值,出版社应对这些书中的内容予以尊重,不能随意请人解读。此外,对于传统经典图书的翻印,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标准,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毕竟,这些古籍都是几千年来人们积累下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