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图书腰封“语不惊人死不休”
作者:胡军


    ■本报记者 胡军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市场上不少图书在发行时都会配一条腰封,即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这些腰封往往纸质高端,上面印有图书的内容简介,图文并茂,非常打眼。“那些制作精美、内容实在精炼的腰封是图书的点睛之笔,可吊足读者的胃口。”从事图书出版工作20余年的北京某出版公司负责人赵先生就此评价说,“但如今市场上不少图书的腰封有哗众取宠之嫌。若腰封的内容浮夸、虚假,可能会招致读者的反感。”

腰封内容多浮夸

  如今在书店里,随处可见印有“全世界都为之动容”“赚了一亿亚洲人泪水”“本年度最具震撼力”等字样的图书腰封,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记者在一家书店内看到,《问学余秋雨》一书的腰封上印着这样的推荐语:“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刘震云所著《一句顶一万句》一书的腰封上印着“中国人的千年孤独,和《水浒》《百年孤独》相类比”等字样;蔡骏的小说《天机》的第二季《罗刹之国》的腰封上写道:“如果你爱蔡骏,你一定要看《天机》,因为《天机》是他一生无法逾越的高度!如果你爱悬疑,《天机》是中国悬疑小说的里程碑!”;新译本《小王子》的腰封上写道:“迄今为止最优秀的译本,纠正现存56个版本的200多处错误。”
  “以前我不会怀疑图书腰封内容的真实性,现在明白了,这不过是出版单位营销图书的一个噱头。所以我每次买书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腰封撕掉扔了。”对于当下图书腰封内容夸大其词的现象,酷爱读书的北京何先生表示难以理解。他说:“按道理说,图书腰封上印制的内容是要经过作者同意的,这是出版单位应该遵守的一个基本规范。但据我了解,事实上,很多作者并不知道腰封的内容。”

部分腰封内容断章取义

  近两年,总有名人站出来发表声明,称自己对印有其推荐等字样的图书腰封毫不知情,这些内容也与其无关。
  作家梁文道表示,对于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一些书,他完全不了解,但书的腰封上却印有“梁文道倾情推荐”字样。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致电该书出版社询问,一位编辑非常镇定地回答他:“梁先生我们很尊重您,但您真的以为全国只有您一个人叫梁文道吗?”更让梁文道吃惊的是,有些书的腰封上不仅印有他推荐的字样,出版社还替他写了推荐语,其中一些内容将他说过的话断章取义,例如由某出版社出版的《山楂树之恋》一书,其腰封内容挑选了他在某个场合谈到的关于这本书的几句评语,而并非是他评论的整体意思,甚至将他对该书的批评评语改为了赞扬评语。“在名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印制其说过的话就是造假,由此可见,现在的图书为了吸引眼球,已经到了不顾出版营销最基本道德底线的地步。”针对雷人图书腰封层出不穷的现象,北京读者李先生气愤地说。

图书腰封贵在求真

  事实上,不仅是现在,从我国古代开始就有利用腰封宣传图书的现象,宋代最为常见,营销手法主要是打质量牌,即在一本书上印刷宣传性文字,以说明这是一本正版好书,而非小作坊攒拼出来或跟风创作的书。例如当时出版的一部《六家文选》,便印有“此集精加校正,绝无舛误,现在广都县北门裴宅印卖”字样。
  我国出版职业教育的先驱陆费达先生在他所著的《书业商之修养》中提出:“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宝贵,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古往今来,从我国图书史上的营销例子可以看出,图书的腰封营销贵在求真、求美,而不是哗众取宠。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图书腰封“语不惊人死不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