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网络“挨骂服务”孰是孰非
作者:张梦夕 姚红珍 朱海


    ■张梦夕 姚红珍 本报记者 朱海

  时下,缘于竞争激烈、工作压力等诸多原因,都市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少人的压力都聚集于心中,很难得到及时缓解、释放。鉴于此,部分网络商家瞄准这个商机,开设网店提供“挨骂服务”,让买家尽情发泄。
  近日,江西南昌的消费者致电本报记者称,在网络上提供挨骂服务的商家表示,可在店内提供被骂、互骂及安慰等服务,但不提供骂第三方的服务。尽管“挨骂店”正在网上走红,但其服务方式是否合理合法令人担忧。

●话题调查

花钱可以“骂人”


  王先生是一名销售人员,每天都要挤公交上下班。因为销售压力大,时常要看客户的脸色行事,自觉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大。特别是碰到难缠的客户,还要陪笑脸,被客户骂,让他感觉很憋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生从朋友处得知,网上有“挨骂服务”,只要花点钱,就可以大骂对方一通来发泄心中的怒气。
  半信半疑的王先生打开电脑,果真在淘宝网上找到了这种“挨骂服务”。但到底要不要打这个电话,却让他犹豫了很久,因为不知道这种“挨骂服务”是否合法。
  网络上的“挨骂服务”到底是什么服务?带着疑问,记者登录淘宝网,输入“挨骂服务”,共搜索到了上百个网店。
  记者联系了一家“红景天爱心小店”的淘宝网店。店主“小丫头大魔头”告诉记者,店里提供多种挨骂服务,买家在骂人前,要先确定好挨骂的对象,然后把卖家当做挨骂的对象,通过QQ、阿里旺旺、电话等方式泄愤。如果买家不善于骂人,也可以把客服人员当作倾诉对象,把烦心的事情说出来。该店主还表示,可以保证买家的信息安全,不会外泄其个人信息。
  这样的“挨骂服务”通常如何收费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在淘宝网上提供“挨骂服务”的商家收费标准不一,大多是每次0.2元、1元、10元、20元不等,而每次服务的时间大多数都在3至5分钟。具体到不同服务内容来说,打电话骂25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35元,话费自出;QQ上骂10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20元,15分钟30元,配合文字;旺旺上骂是两元一次,每次5分钟,10分钟2元,15分钟3元,配合文字。如果买家要临时加时间,店家也能随时满足。
  记者花两元钱购买了3分钟的“挨骂服务”。付款后,店家便在阿里旺旺上一直用言语激怒记者,称是为了方便记者发泄。3分钟时间用完后,店主“小丫头大魔头”用一番安抚疏导作为结束。
  “其实我们就是充当‘垃圾桶’的角色,给顾客提供一个发泄的平台,让顾客在这里通过骂人的方式来缓解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一位店家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发现,这种“挨骂服务”在网上走红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不少消费者都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排解压力的方式比较消极、不文明,建议大家还是多采用健身、和朋友聚会等积极的方法来减轻自身压力为好。

●观点

买卖涉嫌违法

江西联创律师事务所律师 吴小毛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目前网上兴起了“骂人经济”,实际上购买“挨骂服务”的消费者侵犯了实际被骂对象的合法权益,如果辱骂他人情节严重,给受害人生活、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可能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提供该项服务的商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对责任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要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相关部门可根据上述规定对此类违法行为加强网络监管,特别是网站要加大审查力度,让相关违法人员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

不应过于依赖网络

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高正尉

  
  首先,“挨骂服务”是双方协议的服务行为,在这种服务出现后,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来禁止这种服务,就可以认为该服务合法。另外,“挨骂服务”没有损害他人或国家利益,所以这项服务也不违法,最多只能称之为有伤风化。但是,如果这笔交易涉及到第三方,比如买家花钱让卖家去辱骂第三方,那么这种服务就可能侵犯到第三方权益,涉嫌违法。
  如果过于依赖网络,有可能会拉大与身边人的距离。在网络世界里,很多东西可以不负责,但压力来自现实生活,所以人们不应过于依赖网络骂人的发泄方式,还是应该面对现实,多找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导自己,用健康的方式来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

注意保护隐私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喻玲

  
  如果“挨骂服务”不被法律禁止,那么这项业务就可以认定为合法。但是,私下交易这种服务要注意场合和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不要过多的泄露个人及他人的信息,也不要在公众场合用电话或QQ等联系方式来交易,防止被他人窃取信息。
  虽然这种骂人的方式可以让压抑的情绪得到一个短时间的释放,但是在骂完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所以,消费者如果感觉自己已经产生了心理问题,还是找心理专家进行专业诊治比较妥当。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络“挨骂服务”孰是孰非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