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解“霾”
作者:张鹏 郝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张鹏/文 郝军/摄

  2013年12月1日,上海市民胡磊一大早起床后,背上相机前往外滩,准备拍摄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而就在这一天,上海的空气质量达到了5级重度污染,雾霾天持续了整整一周。“魔都人民再也不必同情首都人民了,如今我们是‘同呼吸、共命运’。”胡磊打趣道。在他看来,原本空气质量还算不错的上海,如今也难逃“霾”的魔掌。
  前不久,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举办的 “汉语盘点2013”正式揭晓,“霾”字榜上有名。这个原本生僻的字,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让更多中国人领教了它的厉害。
  全国大范围的雾霾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为了迅速控制局面,全国上下紧急开展防霾部署:
  在北京,虽然很早就已实施“限行限购”,但雾霾的猖獗还是迫其在全国率先推行“京Ⅴ”排放标准,并颁布了“极重度污染日30%公务车停驶”政令;而在饱受雾霾危害的河北,政府也在加紧拆除老旧工业设施,想方设法让粉尘释放超量的水泥厂无处遁形。
  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也随之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霾”之袭
  
  “霾”,《说文解字》析“风雨土也”,意为“风雨夹刮尘土”。在气象学中,“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而在一个普通的北京人看来,“霾”却是早晨打开门窗,眼前那一片灰蒙蒙的天。
  在北京,去年成为60多年来雾霾最多、最频繁的年份。为此北京市宣布,2104年春节期间如遇空气污染橙色、红色预警,烟花爆竹将停止销售。
  在河北,更有邢台、石家庄、唐山、邯郸、衡水、保定和廊坊等7座城市位列“中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榜单前十。截至2013年10月27日,省会石家庄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33天,三级轻度污染67天,四级以上污染达199天,成为空气污染重灾区。
  在上海,这座一向被人们认为空气还算不错的国际大都市,也于去年12月发布了当年第二个霾黄色预警。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20个省104个城市遭严重污染,其中多个城市重度“沦陷”,沈阳、石家庄、西安、邯郸等重工业城市,污染指数更连续爆表多日。

“霾”之乱
  
  2013年12月22日晚,天津市环保局发布了雾霾限行通知,称将从23日零时起按日期尾号限行。然而几个小时后,天津市交管局又宣布:“限号工作暂不执行。”“一个环保局,一个交管局,我到底该听谁的?”整个津门百姓全糊涂了。
  让天津人糊涂的还不止这些。一直未实施限购的天津,突然于2013年12月15日晚宣布次日开始摇号购车。突如其来的政令,让人们措手不及。
  频发的雾霾让“限”成为各地跟风效仿的政令,同时也扰乱了人们的生活。而在各地频出的治霾举措中,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汽车。
  不少人都认为,由于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直线攀升,以北上广为首的各大城市汽车密度不断加大,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而尾气排放的增多,也就理应为雾霾的产生买单。还有观点认为,过低的油品质量也是造成雾霾加重的元凶。

“霾”之过
  
  “北京雾霾从成因来看,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在近期的《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期刊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更是提出了北京PM2.5的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而这其中,汽车尾气的贡献率仅占4%。“这样的比例分布,证明汽车尾气排放并非导致雾霾天气的全部原因,”有消费者如此表示。确实,燃煤排放、工业扬尘、建筑施工等与雾霾更加脱不了干系。
  此外,也别忘了当夜晚降临、城管下班的时候,也正是街头小吃摊的忙碌之时。那些袅袅升腾的烧烤烟雾,无疑也是形成雾霾的一大“帮手”。
  我们姑且按于建华处长的机动车22.2%的污染贡献率来算,私家车在其中又贡献了多少呢?
  参照北京2013年1月52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来算,除了112.5万辆公务车、商用车、摩托车,以及出租车、公交车等营运车辆外,其余407.5万辆为私家车,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六成左右。
  然而数量多却不能和污染贡献率划等号。在北京,绝大多数私家车的排放都已达到国III、国IV甚至国V标准,绝非真正的污染大户。而较之私家车,那些夜间围绕京城环路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其污染排放1辆甚至就相当于100辆私家车。此外还有大量烧柴油的工程车和厢式货车,被人戏称为“墨斗鱼”,在路上不分昼夜地行驶。

“霾”之解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顾及了尾气排放,却忽视了工业排放;治理了企业污染,却对烧煤置若罔闻;而好不容易解决了本地,不成想又被周边更严重的污染所击败;而对私家车来说,“限”可能在短期内能有几天见效,但却难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而从长远来看,却会挫伤正处上升势头的车市热情,影响市民的生活品质。
  那么,怎样才能让“霾之殇”不再肆虐?
  科达机电董事长边程日前在出席某论坛时表示,没有不清洁的能源,只有不清洁的技术。在他看来,目前各地的治霾举措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还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并没有在资源利用方式上进行改变。
  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才是一个进入汽车社会的生态大国应当具备的姿态和魄力。
  要想从源头上切断雾霾的形成,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治“物”,二是治“人”。
  治“物”主要是治理形成雾霾的“污染物”,除了要对排放(汽车、工业等)进行严格把控,还要对产生污染物的各种渠道利用技术进行升级,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有害排放物比例,达到绿色排放。然而说时容易做时难。以最平常的车辆年检为例,每个检测场都声称没“空子”可钻,但只要在检测场外的维修厂“鼓捣”三两下,就连黄标车也能上线过关。假如再好的政令下来都是这般“掩耳盗铃”,霾之殇,何以解?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欣慰地看到,各地政府也在逐步理清思路,也在探索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的治污途径,并初见成效。以河北为例,石家庄除了机动车尾气,还将燃煤污染、扬尘污染、水泥建材和露天矿山等行业污染治理划为重点,多措并举改善大气环境,目前已完成市区分散燃煤锅炉治理,并坚决取缔市区燃煤大灶。同时严格控制粉尘污染,对建材、钙镁等行业实施综合治理。
  治“人”,就是要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观念、消费观念和生存观念,不要只抱怨环境差,应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倘若每天都能少开一次车、少费一度电、少吃一串烤肉,也许我们的城市就会早一天从这十面“霾”伏中突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