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公租房的政策善意如何才能不跑偏
作者:张枫逸


  有关部门需要的不只是合并一两个流程,缩减三五个工作日,而是必须重新审视保障房的政策设计,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完善制度上入手保证政策善意不跑偏

■张枫逸

  申请公租房,至少需要7个证件,等待90天。日前,有记者在广东佛山、东莞等地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只能望房兴叹 (据1月2日《新京报》报道)。
  去年8月公布的一份审计结果显示,多地保障房入住率低,广东等4个省共有5万套保障房空置。本该一房难求的保障房缘何遇冷?漫长而繁琐的审批手续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需要证件一堆,至少等上3个月,让群众尤其是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得不慨叹“想说爱你不容易”。在租金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更多人宁愿选择手续更简单、随时可入住的农民自建房。
  公租房变成了空租房,这似乎不符合常理。对于外来者和低收入者来说,他们当然需要性价比更高的公租房,要知道,公租房就是政府给他们提供的带有政策性关怀的保障房、福利房。但遗憾的是,在与农民自建房的比拼中,公租房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人们宁愿去租治安和环境没有那么好的农民自建房,也不愿租住条件看上去更为优越的公租房。在自由竞争中,市场的选择总是理性的,显然,在租房行情上,公租房的价值比不上农民自建房。
  公租房吓跑农民工,保障房上演“空城计”,有悖我们的制度初衷,需要反思和改进。对此,佛山住建局有关人士也坦言,“三审三公示”的流程有巨大的压缩空间,比如社区居委会与镇(街道)两级可以合二为一,信息共享,同步公示。的确,在信息化时代,相关职能部门完全可以做到联网审批,不用农民工来回奔波开证明,同时,诸如“30个工作日入户调查,15个工作日进行复审”,对于望眼欲穿的申请者来说也太过漫长,也应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提高效率,缩短周期。
  相比形式上的拖沓,“公租房吓跑农民工”背后的权力傲慢与偏见更值得反省。一方面,一些部门自恃高高在上,把公租房视为对老百姓的赏赐。因此,在审批程序设计上,更多地考虑到自己方便不方便,却没有顾及群众满意不满意,从而设置了苛刻的门槛和繁琐的流程。另一方面,“重建设、轻分配”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民生情怀,只是把保障房作为政绩工程,追逐开工多少套、完工多少面积等数字光环,并没有把群众早日住上公租房放在心上。一言蔽之,“建了就能交差,住不住没事;申请需要耐心,嫌麻烦别来”,便是傲慢权力欲语还休的潜台词。
  住房是人的基本需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为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是责任政府必须承担的使命。何况,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从房地产经济中受益,同时也推动了房价高企,让相当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对于这一群体,政府有义务提供物美价廉的保障性住房,间接给予补偿。
  为“公租房吓跑农民工”的尴尬纠偏,需要的不只是合并一两个流程,缩减三五个工作日,有关部门必须重新审视保障房的政策设计,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完善制度上入手保证政策善意不跑偏。以公租房的分配为例,在分配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公正的原则,同时也应该注意这种公正如何在现实中合理地实现:这么多个证是不是可以简化一些,这么长的公示时间是不是可以缩短一些,或者干脆采用事后惩罚的举措,先让具备基本条件的人入住公租房,让人们最简捷地享受到政策的福利。这些问题是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应该考虑的,毕竟一项惠民政策的善意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应该在现实中生根发芽,真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公租房的政策善意如何才能不跑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