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增加法定假日不仅是为了旅游
作者:叶祝颐


    ■叶祝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1月8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建议,为应对旅游拥挤,应继续推动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优化,包括增加2-6天法定假日,以期恢复“五一”黄金周,加长“春节”放假时间等 (据1月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从理论上讲,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比恢复“五一”长假更科学。春节假期过长存在公共服务不足,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等负面影响。但是,在民众带薪休假权利没有充分激活的情况下,恢复“五一”长假,延长春节假期,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出游的愿望,应对旅游拥挤局面,更是为了保护民众的休假权利。
  自1999年实行长假制度以来,劳动者的假期多以长假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挤不堪、浪费社会资源、打乱正常生活秩序——长假的弊端也逐步显现,主张以带薪休假取代长假就是其中的代表声音。“五一”长假随之被取消,部分传统节日被设定为法定假日。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势在必行。从理论上讲,带薪休假取代长假可节约社会资源,民众也可自主选择休假时间,错开人流高峰,确实是个好制度。但是由于带薪休假落实不力,恢复“五一”长假的声音再起,公众对带薪休假的无奈,对“五一”长假的期待,可以窥见一斑。
  从“十一”长假各景区的井喷局面来看,带薪休假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尽管民众对带薪年休假充满权利热望,国家已经实施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可每到法定节假日,员工“被加班”的报道总是不期而至。这说明了什么呢?虽说劳动者休假权利缩水,与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不够有关,但是法律执行力不够刚性,员工与企业之间权利地位不对称,或许才是带薪休假往往成了权利画饼的主要原因。
  长假虽然有不少弊端,“黄金周”的叫法也比较俗气,但是在举国上下全民休假,劳动部门与媒体一再给用人单位打预防针的大背景下,企业多少会受到一点感染与压力,给员工安排一点休假时间。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员工的休假权利还被打折。在《劳动法》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工会不强大的情况下,以带薪休假取代长假,对机关事业单位与掌握了话语权的员工或许有好处,而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带薪休假往往仍然可望不可即。何况,由于带薪休假制度时间分散,还存在单位工作安排与执法部门取证困难的问题。
  尽管长假有点挤有点累,但看得见摸得着的长假,比虚无缥缈的带薪休假更让人心里踏实。再说,普通民众即使没钱在长假外出旅游观光,宅在家里看书充电,调适身心,与住在附近的亲友小聚,睡个懒觉,也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
  因此,《旅游绿皮书》建议恢复“五一”长假,延长春节假期,实际上代表着民众对带薪休假落实不力的群体性焦虑,提醒有关部门重视民意。如果法律被尊重,带薪休假成了气候,不仅“十一”长假期间的拥堵局面会改变,恢复“五一”长假、延长春节假期的声音也不会一呼百应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增加法定假日不仅是为了旅游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