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一周犀语


      干任何工作都会有压力,几乎不存在没有一点压力困扰的工作。但这么一说,作为那些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的有关企业和部门,是不是就可堂而皇之地亮出器具、理直气壮地发泄怨气了呢?这不是不妥,而是完全不该。道理十分简单,这种并不快乐的情绪宣泄,其所指向的“怨恨”对象,显然是广大旅客了。那么,这样的公开发泄,是想说明旅客不该打那么多咨询电话,还是他们的服务要求惹得接线员们很不开心了呢?可以理解的是,这段时间,铁路12306购票网站不堪重负,外界的批评着实挺多。在这种境况下,展示一下客服接线员们的 “苦累内情”,似乎是想求得更多的社会体谅。但要清楚的是,如今最大的怨言和不满,应是公众的“买票难”。比起许多人一票难求的连日奔走、深夜排队,铁路客服多接几个电话、多听几声抱怨,就要像煞有介事地“发泄拳击”,着实是太显娇贵和矫情了。
——司马童(媒体人)

  游客本应是接受服务的上帝,却变成了面对羞辱漫骂只能忍气吞声的待宰羔羊,在此等“服务”之下,恐怕正常人都不会期待第二次旅程,黑导游的“霸权”破坏的不仅是几个人的旅程,更是丽江当地的城市形象与旅游业整体的形象。事实上,全国各旅游热点城市都存在黑导游乱象,黑导游不仅伤了游客的心,更伤了正规旅游行业的根本,尤其在实行新《旅游法》之后。正因为黑旅行社的猖獗才造成了正规旅行社的弱势,继而导致导游工资低廉,不得不联手黑导游从票价、购物等各种回扣上下手,如此恶性循环下伤的只有游客和城市旅游形象。希望政府尽快认清这一事实,强力打击黑导游,健全游客投诉机制,公布违规旅行社及导游名单,各景点张贴投诉电话,甚至设立“旅游警察”巡逻,堵截景区乌鸦一般群飞的黑导游,并在投诉中为远游在外、无时间等审查的游客撑腰,如此一来,又何来导游今天拔刀、明天辱骂等恶性事件?
——王琦(公务员)

  黑龙江实施除夕高速免费,真的具有非凡的意义,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适当让渡给民意需要,考虑到民众望穿秋水的免费愿望,给严谨法规留下人性化的端口,就能让公共决策收获更多公共尊重和民众点赞。其实,就算是交通部门做出了“除夕不免费”的布置,但是别忘了,高速公路本就是社会公共品,公益性和公共性是高速公路的首要性质,也是国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比如国家一直对“超期收费”的公路严厉批评和打压,就是最好的明证。就算是为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府也应该将免费通行提升到重要位置,为物流繁荣和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公益性基础,因为很多国家的高速公路都保持着一种重要的属性,免费通行。所以,实施“除夕免费”,本就是对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公共精神的最忠实的践行和兑现,是符合公共政策和精神的。关键是地方政府有没有这个让利决心,黑龙江做了,这就值得嘉许。
——耿银平(评论员)

  急救车“不交钱不发车”,导致急救车不救命,折射出急救制度的缺失。面对危重病人,在规则面前,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应该灵活一些,不能太死板。这仅靠工作人员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制度予以强化。如明确规定,“先出车再收费”等,或许会避免这种悲剧。事实上,对于120急救中心的管理,许多地方政府并未出台强制性管理细则及其标准。如急救车配多配少没人管;120接报警后,什么时候出车也没人管;特别是急救中心与医院的责任不明、职责不清以及急救车不急救所造成的后果由谁负法律责任等都没界定,影响了对急救患者的快速有效救援。在此背景下,急救车不救命早已成常态。厘清了问题的关键,若再不采取跟进措施,统一医疗急救管理体系,整合急救资源,完善急救网络,规范具体操作行为,120急救中心不出车或无车出导致丧失生命的事情还会发生。
  ——玫昆仑(政府工作人员)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周犀语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