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刚/文 董芳忠/摄
今年北京的冬天格外“温柔”,寒意不浓。据北京市气象局统计,今冬是自1963年以来的最暖冬季。暖冬让滑冰爱好者深感遗憾,原本此时很热闹的室外溜冰场,今年大多未如期开放。与此同时,这却带热了室内滑冰场的生意,其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两三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室内滑冰场在满足了人们四季均可滑冰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享受滑冰乐趣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护。
客流量增两三成
滑冰是很多城市里较为流行的休闲项目之一。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中的许多休闲场所都开设了室内滑冰场。以北京为例,在北京的金源燕莎MALL、国贸商城、西单文化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里,都配有室内滑冰场。
2014年1月18日,记者来到北京西单喜悦滑冰场,看到这里热闹非凡,成人、孩子快乐地穿梭在冰场之中。“室内滑冰场的门票价格比室外滑冰场的贵一些,大概是花50元能玩90分钟。今年由于暖冬,很多公园的滑冰场都不能开放,孩子又喜欢玩儿,所以我们就带他来这里了。”正抱着衣服看儿子滑冰的李女士说,“这两天室内滑冰场里的人大概增加了两三成,今天因为是周末,所以人更多,租冰鞋都需要排队。”
据滑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很多人都是来参加滑冰培训班的,尤其是中小学生,虽然这类训练课程的学费不菲,但一开班基本就能报满。“孩子平时学习很忙,放假了,想找个运动项目让他活动一下。听同事说滑冰既有趣又能锻炼孩子的协调性,就带孩子来报名了。”坐在场边的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在该滑冰场的休息区里,一位看着孙子吃三明治的老奶奶笑着对记者说:“孩子刚练了半个小时就饿了,自从学了滑冰,我们就不愁他不好好吃饭了。”记者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滑冰?”小男孩边吃边回答记者:“好玩。”另外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之所以给孩子报滑冰培训班,是希望通过这项运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注意力,让孩子从一次次的摔倒中学会坚强。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室内滑冰场除了常规的固定学员、会员外,每天还会有200人以上的散客。“进入寒假后,我们这里几乎不分周末和工作日,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去年的这个时候可没这么火爆。”该滑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孩子和年轻人外,记者还在该滑冰场里看到许多中老年人的身影,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今年室外溜冰场不开放,而转到室内溜冰场的。一位刚滑完冰正在休息的老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在室内滑冰场里滑冰也挺好,安全方面有保障。
“若想周末来滑冰,最好提早到。”位于北京金源燕莎MALL的冠军溜冰场的客服人员表示,近期到该滑冰场的人明显增多,若来晚了需要排队租冰鞋,因此消费者最好提早到,以免长时间等候。
室内滑冰场隐患多
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多家室内滑冰场后发现,其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冰面有积水、缺乏安全巡视人员、私自设立免责条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对消费者的滑冰安全和权益维护构成了威胁。
问题1.冰上有积水
记者在一家室内滑冰场看到,冰面上多个地方有积水。据该滑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场内温度基本恒定在0-17度之间,冰面温度基本恒定在0度以下。按理说,在这样的温度下,冰面上不应该有水,但由于近期来滑冰的人较多,冰面被过度使用,所以开场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积水现象,不少人因此滑到。记者看到,一些看上去较为专业的人滑到有水处也常常摔倒。“一般情况下,冰场每天要整理3次冰面,每次整理后状况会好很多,但由于最近来玩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刚整理好的冰面,过不了多久就又会出现积水。”刚滑完冰的小李对记者说,他的上衣几乎全被水弄湿了,“今天来得不巧,错过了冰面整理时间,害得我总摔跤。”
问题2.租借护具太贵
“我给儿子报了培训班,所以每隔几天就要来滑一次。”在北京金源燕莎MALL冠军溜冰场外等候孩子的武女士说,“孩子是初学,总摔跤,为此我给他租了整套护具,这样就不怕摔了。”
记者看到,该滑冰场门口处张贴着告示,建议初学者租赁护肘、护膝,但一些消费者对此不以为然。一位消费者表示:“租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几十元,买一套也不过这么多钱,太贵了。”刚买了票的董先生说,“如果是带孩子来滑,我也许考虑给他租一套,若是我自己来滑则实在太不划算了。”
该滑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其实贴出告示是为了提醒消费者注意安全,如果滑冰技术不佳的话,可以通过护具来保护。
问题3.巡场人员少
一般情况下,室内滑冰场的面积大约等于半个足球场的面积,会配置两名教练和一名巡场人员。但是,由于初学者众多,巡场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而要想让教练指导,通常需要付费,因此对于很多摔倒的客人,他们根本顾不上去搀扶。
在一家室内滑冰场里记者看到,其将冰面的中间部位圈了起来禁止使用,因此溜冰者只能绕着场地边缘滑行。其中一些人为了炫耀自己的溜冰技术,用很快的速度逆着人流滑行,这导致一些初学者为躲避他们而失去平衡,记者在现场测算了一下,在短短的20分钟内,有8位溜冰者因此摔倒。
在该滑冰场入口处的服务台,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消费者发放冰鞋。记者注意到,这位工作人员没有对消费者进行任何有关安全方面的提醒。
据了解,为了应付今年增大的客流,很多室内冰场都增加了巡场人员的数量,但即便如此,巡场人员还是不够用。
问题4.设立免责条款规避责任
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室内滑冰场的门票与保险都分开销售,其中保险费一般为每人2元,消费者可自行选择是否购买。在一家室内滑冰张贴的《保险须知》上记者看到,其所销售的保险医疗费理赔额在1000元—3000元之间;意外伤害最高理赔额为5万元,此外,对于溜冰者之间因相互撞击而造成的身体伤害,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没有购买保险的习惯。“买了也没用,一来是我不会摔跤;二来是这保险的医疗费最高理赔额才只有3000元,真要出了什么事,顶什么用呢?”经常到室内滑冰场滑冰的闫先生对购买保险不以为然。
另据记者了解,滑冰场设立的免责条款也让很多人担忧。一些滑冰场在告示中写道:“滑冰是一项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如果在场内发生任何事故并造成人身伤害,其产生的一切后果与本店无关且由顾客自负全责。同意以上条款方可进行此项游戏。”
对于滑冰场入口处的免责公告,北京天仁律师事务所的张继韧律师表示,这是一个无效格式条款,滑冰场仅在入口处设立公告而不履行具体安全保障义务是不能免责的,特别是因为滑冰场人多等管理问题而造成的消费者受伤,冰场有义务协助救治,并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