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白酸枝:红木原材料市场的一匹黑马
作者:蔡文
图片
图片


    十六载传承的不仅仅是诚信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北京元亨利董事长杨波在2014年年初曾表示:“未来三年,元亨利将用酸枝木类中的白酸枝制作明式家具。白酸枝之前大量用于明式家具,其花纹、色泽相当精美,很多行家会将其与黄花梨混淆。目前这个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且其制作的明式家具之美又少有人知。以前卢氏黑黄檀的价格比大红酸枝要高,可现在大红酸枝的价格已经反超了卢氏黑黄檀,在未来3-5年,白酸枝的价格可能会超越微凹黄檀。”
  在过去十多年间,杨波因为精准地把握了黄花梨、红酸枝这两种原材料的前景,带领元亨利一跃发展成为国内红木家具的领军企业。杨波对红木原材料的敏锐判断,已经得到过市场的验证。

杨波为何钟情黄花梨

  杨波在过去的十年中,对原材料的把握非常精准,先是敏感地瞄准了黄花梨,后又及时踏准了红酸枝。可以说,是对原材料的敏锐判断,成就了今天的元亨利。杨波表示:“在我初次涉足黄花梨家具领域时,很多人对黄花梨已经淡忘了,以为早就没有这种材料了。当我发现黄花梨时,一下子就被它的纹理、香味吸引住了,进而才知道它是传统家具高档次的用材。我就此迷恋上了黄花梨,从买料、开料到制作,一发不可收拾。加上它的稀缺性,前景被人看好,便把它当作了自己此生最应该追求的东西。”谈及为何黄花梨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他坦承,当时做出判断主要依据两点:一是黄花梨家具是历史文化传承之物;二是黄花梨的材质很美,又有很好的稳定性,这是别的木材不可比拟的。
  据了解,元亨利选择黄花梨制作高端家具时,接受的客户不是很多,但杨波相信被接受的过程也是引导的过程。过去见过、听过或家里使用过的客户就对黄花梨有所认识,接受也会快一些。而对于初识的客户,需要仔细地给他们讲黄花梨的历史传承、材质之美、木材的稳定性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元亨利的名字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事实上,作为一种珍贵木材,目前国内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的存量很少,只有零星一部分材料能成批交易,能大量制作黄花梨家具的企业就更少了。杨波介绍说,元亨利近两年也没有制作黄花梨的产品,销售的也是原有库存,还有的产品是客户过去以低价购买的,现在通过元亨利的交易平台出售的。

看好白酸枝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

  2005年,杨波曾表示,通过多年的制作和实践,我们发现红酸枝的性价比高,十年后会步黄花梨也会步红酸枝的后尘。2011年开始,他又呼吁业内人士重视并珍惜红酸枝。2013年,CITES公约发布后,红酸枝带来了行业内对替代材种的无限猜想。在各种声音中,有一个声音尤为强烈,那就是以杨波为首的支持白酸枝的声音。一向对材质目光独到的杨波为何钟情于白酸枝?他如此解释说:我首先看中的是白酸枝的历史传承,这跟当初看中黄花梨、红酸枝是同样道理。修复老家具时前辈们发现,在明清老家具中有白酸枝的身影。其次是它材质好,纹理色泽漂亮,接近黄花梨,材料稳定性强,手感也不错,它将来可能是替代黄花梨的材料。其三是材料的稀缺性,它的存量不到花枝木的10%,所以导致物稀则必贵。
  业内人士都知道,无论是黄花梨还是红酸枝,都面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现状。这些红木资源的匮乏,对传统红木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元亨利作为业内的知名企业,是如何应对的?杨波介绍说,红木行业发展至今已大浪淘沙好几波了,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了教训,在材料稀缺的情况下企业要珍惜每一根木头,尽可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能传承经典价值的作品来,真正承担起企业责任。而消费者对高品质家具的追求,会把一些粗制滥造的企业筛选掉。传统的产业需要通过充实文化内涵来繁荣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企业只能在文化传承上下工夫,让这个产业真正能成为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杨波说,元亨利发展至今,从来没有因为材质和售后服务受到过投诉。我们把信誉看得比金钱更重要,所以元亨利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售后服务,离不开对消费者的保护,只有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提高了,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012年9月23日,位于北京宋庄画家村核心区域的元亨利文化艺术示范馆开馆纳客。3000多平方米的面积除了展示由元亨利出品的珍贵的传统硬木家具外,还展示了杨波多年来收藏的高端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书画。随后,《贞穆堂》一书出版,一一展示了多年来杨波收藏的珍品。
  杨波坦言,他投入巨资做贞穆堂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能有机会遇到一件老家具是件幸事,要珍惜这样的机缘,收藏之后可以成系列地传承下去。比如可以通过仿制、出书、建博物馆,对家具文化传承尽自己一份力量。在贞穆堂博物馆这样的文化窗口展示给社会,让喜爱者来参观,看看祖先留下的经典,以此向前人致敬。如果要说收藏方面的最高梦想,我当然希冀尽得天下美器,展示于世人,传之后世。
  他调侃道,我有时会“不务正业”,尤其是看见好的东西。数十年来,正是由于这种“不务正业”让杨波在成为红木行业知名企业家的同时,也多了一个“收藏家”的头衔。一位知名作家表示:过去我只知道杨波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但今天,当我看到这部贞穆堂的煌煌图集,才恍然明白,杨波在古典家具文化的土壤里已经耕耘很深,已经收获满钵,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收藏家,一个文化的传承者。
  2014年伊始,杨波又积极投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中。从1998年—2014年,杨波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无比灿烂的中国文化,他的人生也被这缕光芒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
(蔡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3 版:3·15年度报告调查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白酸枝:红木原材料市场的一匹黑马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