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然
“2014年,东风日产将挑战年销量110万辆的目标。”在2月25日东风日产新势代奇骏的亮相发布会上,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如此诠释去年年底放出的狠话:“百万已成过去时,好玩的时候才刚开始。”继北京现代宣布年销量目标为108万辆后,2014年中国车市“第四”之争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还以为是100万,没想到居然比我们估计的要多了10万,同比增幅达18.8%,东风日产真大胆。”发布会后,有资深的行业专家如此感慨。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东风日产式意外。”事实上,110万的目标也许是意料之外的结果,但却有情理之中的逻辑。
在2012年遭遇“钓鱼岛事件”影响后,东风日产一直憋着一口气:一是与百万目标失之交臂,二是行业第四的宝座被北京现代占据。对于一个“永远挑战最高目标”、“化不可能为可能”的企业,这样的现状显然是难以容忍的。2013年,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以及自身体系力的强化,东风日产再度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自9月开始,东风日产单月销量已经重归行业前四,并维持在每月销量9万辆以上,超额完成90万辆的年度目标。更可贵的是,这个成绩并非靠“压库”、向经销商转嫁销售压力得来的。2013年,通过一场名为“牵引式营销”的变革,极大调和了东风日产主机厂、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机厂以销定产,根据市场的真实订单生产车型,极大减少了经销商的库存;经销商没有了因高库存带来的资金压力,可以更加从容地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营销战术,改善销售和服务质量,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一年下来,“牵引式营销”变革为东风日产的营销队伍带来了十足的信心和真实的利润,让他们在2014年更有盼头、更有干劲。一位东风日产经销商投资人透露,在2月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东风日产营销系统的几个部门轮番上阵宣讲政策,不仅承诺“牵引式营销”不会变,还将给一线战斗团队更大的权限和资金支持,使其能够更加灵活、有力地开展营销活动。就像足球联赛一样,一个球队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期,必然有其内部调整、磨合的阶段。去年第四季度东风日产的月销量都是超过9万辆,市场占有率大概7%,如果一直保持这个水平,我们的年销量将会超过110万辆。”任勇表示,由于大连工厂需要今年底至明年初才能投产,郑州新建的工厂现在也在建设过程中,所以110万辆的目标是综合考虑到了供应链、产能等因素的。“在别人看来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大,但其实我们把经营质量看得比增长规模更重要,所以也不会让工厂超负荷运作。”任勇说。
进入2014年,尽管从行业主流的提车数据看,东风日产的1月销量只有7.5万辆,远远比不上一些厂家“开门见红”的表现。但从内部的终端销售数据来看,东风日产在1月交车达9.3万辆,着实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种种迹象表明,具备“心”与“力”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对于110万辆的目标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