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军/图
■岳彩周
“有机农业热”来了——对消费者来说,紧跟而来的,是新的困扰。如果你之前被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铬超标的大米,使用了各种催熟剂的水果所困扰,那么现在,你同样正被各种贴满了有机标签的蔬菜、大米、水果所困扰。
“是真有机吗?”面对有机农产品,或许你经常会这样问。随着《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4月1日实施,多年的疑惑能消除吗?恐怕未必,因为中国的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尴尬的现实。
1 有机农业热
近年来,一些商界名人纷纷涉足有机农业,如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出了“励志橙”,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卖起了“良心果”,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开卖自种的有机大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在北京延庆圈地5700亩建起了农业园。
有机农业热来了——紧跟而来的,还有资本。
过去的几年内,有机农业越来越热,一些商界名人纷纷涉足有机农业,如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出了“励志橙”,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卖起了“良心果”,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开卖自种的有机大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在北京延庆圈地5700亩建起了农业园。而这些农产品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机”。
不仅如此,国外资本也已在中国布局有机农业。2011年8月,山东莱阳沐浴店镇,一处山坡地上,高高的铁丝围栏把一大片的田地圈了起来,上面还装有先进的摄像头。再看看地里的庄稼,和外面比起来也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玉米的高度不足半米,叶子则是黄绿色,这样的庄稼一看就是缺少肥料,更让人惊异的是,田间长满了杂草,高的甚至高过了玉米,不知内情的人,肯定会以为这是完全不懂种田的人料理的。事实上,那些玉米是由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合资成立的日本朝日绿源农业高技术公司种植的,3家公司可都是响当当的世界500强企业,不过进入农业领域却是头一次。如今,在那片土地上,朝日绿源不仅种玉米,还种植了西红柿、生菜等十几种蔬菜,养殖了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购买的奶牛。
观察这些做有机农业的企业,其大都走的是高端路线。联想的蓝莓在佳沃品牌开通了天猫旗舰店,125克盒装蓝莓鲜果目前“优惠价”为68元。朝日绿源的牛奶价格也达到了18元/升,草莓140元/千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检查员生吉萍对记者表示,美国的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但高的比例不大,大约在30%-50%。比如,普通香蕉售价1.39美元/磅(注:1磅=0.45359237千克),有机香蕉售价则1.69/磅。而在中国,有机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的价格高很多,有的是几倍,其实是不合理的。
生吉萍介绍,虽然有机农产品价格较高,但“在处于经济腾飞中的中国,其消费额正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根本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焦虑心理,对有机食品的安全性认可度很高。
2 发展的瓶颈
有机农业的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生产环节需要引进良种,包装环节需要绿色包装,储存环节要求苛刻温度湿度,运输环节要求低温甚至冷冻,都需要大笔投资。这个产供销链条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所能应付的,微小的规模与产业链上的巨大成本存在巨大矛盾,能扛得住的资本很少。
由于有机农产品供不应求,大资本开始涌入这一行业,上述商界名人开卖有机食品可谓一个缩影。
柳传志曾表示,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溢价吃到安全食品,因此投资现代农业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事实上,进入有机农业后,大资本才发现,他们面临着尴尬的现实: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市场环境中,不少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丧失了信任。“所以有机农产品利用圈子营销很普遍,但圈子营销,毕竟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规模做不大,盈利就非常难。”一位浸淫农业行业十来年的企业界人士对记者说。“这两年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同时出台八项规定、倡导节约,买有机农产品送礼的也少了,所以很多有机企业目前的处境很尴尬。”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透露。
业内人士还透露,有机行业看似光鲜,但事实上,凡是在基地种养有机农产品的,目前绝大部分还未进入盈利轨道,包括朝日绿源。
有机农业或许就像围城,一方面大资本正在进驻,但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正在退出。已经吸引了两轮风险投资的百年栗园也把自己卖给了首农集团。“目前我们正在转型,但往哪儿转,我们还需要时间捋顺。”原百年栗园董事长刘成军向记者介绍。
天图创投的合伙人王岑对记者表示,很多的有机农产品定价太高了,不接地气,光有高毛利率,没有重复购买率,销量很难起来,也就难以盈利。百年栗园能成功吸引来风险投资,那是因为,它的一枚鸡蛋也就比普通一枚鸡蛋贵几毛钱,很多人都可以承受得起,因为大多数人一天也就吃一个到两个鸡蛋。但即使这样也没能做上规模。
不能形成规模,就无法分担产业链上巨大的成本,形成良性循环。董金狮介绍,有机农业的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生产环节需要引进良种,包装环节需要绿色包装,储存环节要求苛刻温度湿度,运输环节要求低温甚至冷冻,都需要大笔投资。“这个产供销链条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所能应付的,微小的规模与产业链上的巨大成本存在巨大矛盾,能扛得住的资本很少”。
更关键的是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往往较低,比如朝日绿源在山东莱阳种的玉米,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甚至不浇水,收成自然也差。“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供应也不会很稳定。超市是不愿意与走量少,供应还不稳定的企业建立长期关系的。”王岑分析道。“更麻烦的是,有机产品对当地的周围气候、环境、土地、水源都有严格要求,所以想扩大规模都很难,而且很多的土地拿来以后不能直接投入使用,会有一段土壤改良期,这需要付出不小的时间成本。”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介绍,盈利上,投资农业至少是10年一个周期。一开始的3到5年都是投入期,5年后或许才慢慢有回报。
3 大资本的价值
大资本的价值正在凸显。在重资产的全产业链有机农业项目上,只有大资本才能支撑起真正的高性价比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在整个流通链条上,大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可追溯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与分散的农户相比,大资本有较强的品牌意识,一般不容易出现造假现象。”生吉萍表示。有机农业是个重资产行业,而且还必须控制全产业链,大企业可以做到全产业链,可以利用重资产建立很高的行业壁垒。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度的垄断或许对消费者来说反而是好事。
在重资产的全产业链有机农业项目上,只有大资本才能支撑起真正的高性价比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布局蓝莓等有机产品的联想控股曾公开表示其投资金额达到了10亿元,预计未来还将投入1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损耗率较高的行业,更快捷、更精细化的物流也可以建立起很高壁垒。中国目前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有机蔬菜保存周期很短,由于价格原因销得也不快,只能不断淘汰,所以损耗很大。而快捷、精细化的冷链物流是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期待的。
在目前的市场上,有两种典型的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存在。一种是走大型超市。商超对供应商的挤压非常严重,由于走量少,供应不稳定,大的超市不愿意与之建立长期关系。另一种是在高端社区周边自建超市,比如北京的乐活城。一个共同的问题是,监控不同厂家的农产品是否真的是有机,成本非常高,消费者往往对产品的质量还是心怀疑虑。
“开连锁专卖店是个趋势。当然,开实体连锁店的成本也比较高,但正因为成本高,才能与假有机农产品区别开来,同时可以便利消费者购买。”王岑分析指出,在这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大资本的价值正在凸显。在整个流通链条上,大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可追溯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4 各怀心思
很多企业打着做有机农业的旗号在圈地,有机农业只是幌子,堤内损失堤外补,做有机农业不赚钱,但土地在升值,而且他们还可以以土地抵押贷款。当然也有很多企业或许是为了上市才投资有机农业,因为有了这个概念好讲故事。这或许就是中国有机农业正在面临的尴尬现实。
大资本进入有机农业是否会逐渐让有机食品市场得以海晏河清?“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只能说,希望如此。”生吉萍对记者说。
一位在农业领域浸淫多年的人士向记者介绍,实际上,做有机农业,土地都很难找,因为包括土壤成份、周围的水体环境、排放物甚至空气都有严格的规定。那些动辄上千亩的有机农产品基地肯定不靠谱,尤其是在像北京、江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污染较严重的地方更是不大可能。
这位业界人士还介绍,很多企业只是打着有机的旗号,主要做的还是普通农业的事,有机对他们来说,只是营销的噱头,而且有机这块金字招牌在提升其品牌形象上功不可没。现在很多企业一个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其他的产品也全部打上有机的标识。
“很多企业打着做有机农业的旗号在圈地,有机农业只是幌子,堤内损失堤外补,做有机农业不赚钱,但土地在升值,而且他们还可以以土地抵押贷款。当然也有很多企业或许是为了上市才投资有机农业,因为有了这个概念好讲故事。这或许就是中国有机农业正在面临的尴尬现实,有机农业的背后,是各怀心思的资本。”董金狮介绍。
“上市的时候,企业得有一个市值,有一个提供利润的行业,那叫我们的一级火箭。农业是我们的二级火箭,是上市以后释放利润的。”联想控股计划两年内整体上市,其董事长柳传志曾在公开场合这样说。
“其实中国最适合做有机农业的地方是西北,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一带,以及新疆地区等地,但这些最适合做有机农业的地方,却由于远离市场,物流设施落后,成本太高,没有大企业来做。这就是中国有机农业最为尴尬的事情。”上述业界人士感慨道。
名词解释
何为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