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
最近,各地的广场舞大妈似乎相当不受欢迎,先后成为社区居民的“报复”对象。先有北京市民鸣猎枪、放藏獒驱赶;后有武汉市民高楼泼粪示威;更有温州市民集资26万购买 “高音炮”与之对抗……究其原因,不过是大妈们的音乐声音大了一些,而大妈们与周边居民又都各执一词,居民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以暴制噪”。新闻接连曝出后,有人为大妈们不值,更有人为周边居民叫屈,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一幕幕看似闹剧,却折射出当地管理者的失位。
严格来说,如果广场舞的音乐确实扰民,理应由各地环保部门或城管部门出面协调,将大事化小;情况更为严重者,居民也可寻求“110”强制叫停噪音。然而面对居民的投诉,不少地方的相关部门却大都在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只有极端案例被媒体曝光后,才真正地走向前台解决问题。难怪有媒体吐槽,正是由于相关单位的不作为,才使得大妈们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小矛盾不断累积,小事化大,最终引发“双输”的极端案例。就在温州“高音炮”事件后,浙江省委领导也终于站出来批评地方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我们欣喜地看到,相对于某些城市的不作为,个别城市已经探索出解决广场舞噪声的新出路,最终实现了居民满意、大妈开心的双赢局面。比如,长沙市各区就通过“开辟活动室”、“借用写字楼停车场”、“加强广场舞自律”等多项创新举措,化解了广场舞的扰民问题,让广场舞真正成为居民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场舞之争也折射出,在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下,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水平却未能随之提高的尴尬现状。在多地频繁发生对抗广场舞的极端案例的当下,或许是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向老年人鼓励推广其他类型文化娱乐方式的好时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一个人都会变老,作为年轻人,在忍受广场舞的大音量音乐时,不妨也怀有一分包容,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广场舞,平心静气地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