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方
鱼龙混杂
5月30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中汽中心)主办的“中国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可行性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汽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室副主任、儿童乘车安全工作推进办公室主任潘增友发出警告:如果不采取严格有效的监管手段,国内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和销售,有可能重蹈部分奶粉自毁形象的覆辙。
潘增友主任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据与会的中汽中心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基地之一,仅安全座椅每年生产量达1000万个,超过90%出口海外;虽然目前国内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到1%,然而,一旦国内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后,预计每年国内市场需求1200-1500万个,加上国外约1000万个的需求量,国内年生产总量将达到2000万个。
目前,国内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厂家100余家,年产能从数千个到100多万个不等,所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代工国外品牌。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将吸引众多企业急于进入儿童安全座椅行业。
但是,国内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监管,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又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这导致市场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参差不齐。
记者在一些购物中心、小商品批发市场、汽车零件市场、网店注意到,各式各样、不同功能的安全座椅,价格相差悬殊,从二三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这种鱼龙混杂的现状,对家长购买选择儿童安全座椅,构成严重困扰。
隐患惊人
今年5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汽车碰撞实验室受易车网委托,对市面上常见的几个儿童安全座椅品牌进行碰撞试验。测试结果令人堪忧,由于安全座椅质量参差不齐,测试过程中各类不合格的情况频频发生,甚至还出现了安全座椅直接脱离测试滑车的惊险一幕。
碰撞试验是将安全座椅正确安装在试验专用的滑车上,并将测试假人固定于安全座椅内,以国标规定的48-50km/h的速度进行碰撞。
测试成绩主要有两点:一是假人胸部的合成加速度累积值,如果大于法规规定的数值,人体就有可能承受不了;二是假人头部位移,如果超出限值就有发生撞击的危险。
许多知名品牌安全座椅在此次碰撞试验中都暴露出不足,有的座椅头部位移不合格,有的座椅在碰撞后塑料件出现破损,还有的座椅的锁扣开启力度超出法规限值。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一款国产儿童安全座椅在碰撞后,整个座椅脱离了滑车座位,并且连同座椅内的测试假人一起“飞”了出去……工作人员对已经飞离滑车的安全座椅及其配件拆解和分析后发现:虽然其ISOFIX装置依然留在座位上,但一颗起着重要的、固定安全座椅和ISOFIX底座的螺丝断裂,并且在调节档末端齿位留下明显的划痕。这是导致安全座椅及测试假人被甩离滑车的直接原因。
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这款座椅在其他部位的设计和做工并不算太差,然而一颗螺丝质量不过关,使整个安全座椅丧失了应有的对车内儿童行车安全最基本的保护。
部分儿童安全座椅除了安全性能存在隐患外,还存在有害物析出问题。
去年8月,某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对27款在售儿童汽车座椅的有害物质析出进行测试。
测试报告表明,有12款产品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其中,4款座椅在面层布料或安全带软垫验出有害阻燃剂,6款验出甲醛,2款验出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这些有害物质对健康可能构成影响。其中,甲醛可能引致儿童皮肤过敏反应;多环芳香烃属可能致癌物质。
严格准入
鉴于国内儿童安全座椅产销监管空白现状,潘增友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家长对涉及儿童安全的产品,有非常敏感的心理活动,我们要防止出现奶粉行业那样,因为当年监管不到位,让劣质产品大范围占领市场,最后让消费者对国内一个行业产生恐惧避离心态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儿童安全座椅不适合当成普通婴童用品来管理。国际上多是将儿童安全座椅当做汽车安全附属配件进行严格管理,采用的管理标准严于对整车的要求。”
在“中国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可行性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潘增友呼吁,为避免劣质产品对儿童乘员伤害,需要建立严格的生产监管体系。如可以考虑对于儿童约束系统生产实行“企业准入资质审核+生产资质审查+产品强制认证+质量监督 +一致性检查+定量抽检”等综合性管理。“只有更严格的监督监管,才能保证用户在购买和使用中的权益”。
慧眼识别安全座椅
作为一般消费者,在目前国家没有强制标准情况下,怎么选购品质可靠的安全座椅、避免购入有安全隐患的产品?
据2014-2015年“儿童安全座椅公益推广”项目参与单位、宁波环球娃娃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代表李女士介绍,目前在国内购买儿童安全座椅,除了考虑价格外还需要参考国际安全认证标准。
李女士说,一款合格的安全座椅,制造成本一般不会低于700元;而网上充斥的300元左右安全座椅,其品质如何不难判断;另一种方法就是认证标识。
中汽中心专家指出,查验儿童安全座椅上的认证商标,是目前最直接的判断产品是否值得信赖的方法。没有经过安全测试认证的儿童安全座椅不但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对儿童伤害的可能。
据记者调查,国内在售、贴有认证标示的儿童安全座椅,出现频率最高的认证是ECER-44/04。
ECER-44/04是欧洲经济委员会针对儿童乘车防范系统的认证颁发的第44号法令,于1995年9月通过生效,它是专门针对儿童约束装置设立的认证,主要针对婴儿床、婴儿背带、儿童安全座椅等产品。没有通过ECER44标准认证的儿童安全座椅,禁止在市场上销售。
除了ECER-44/04认证标识外,喜欢网购的消费者还有可能见到德国ADAC认证、美国ASTM认证、德国stiftungwarentest认证。
有德国ADAC认证标识的,表明这款产品经过德国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认证。德国ADAC认证比ECER-44/04的考验还要严格,有人说,ADAC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认证标准。
美国ASTM认证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英文缩写(AmericanSocietyforTestingandMa-terials)。它是美国认可度最高的认证标准之一。
德国stiftungwarentest认证是德国产品专业测评协会(商品检验基金会)。据说,1/3的德国人购买重要商品前,要看德国stiftungwarentest认证测试报告来决定选择何种品牌产品。
目前在国内购买儿童座椅,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选择有以上4个认证机构认可的产品。当然,凡是通过以上四大机构认证的产品,售价不菲,基本上都在2000元以上。而没有获得认证的国产儿童安全座椅,价格上限多为1000元左右。 (李方)
携手共筑儿童安全行
本报讯(记者李方)近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京共同发布了《中国儿童乘车安全蓝皮书(2014)》,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乘车安全。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儿童安全项目合作签字仪式,双方将继续开展中国儿童乘车安全和儿童座椅的研究和推广,增强社会公众对于儿童安全座椅必要性的认知,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更好地保障儿童乘车安全。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新勇指出,随着我国家庭乘用车保有量的增加,儿童乘车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此次工作组会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及行业专家开展的儿童乘车安全调研工作,将为相关立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表示:“中国正在全面步入汽车社会,然而相比于对成人的保护,儿童道路安全尚未获得汽车行业乃至社会公众的足够重视,亟需通过政策立法和各界努力,提升社会对儿童乘车的保护意识。”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杜思凯表示:“儿童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保障儿童道路安全是我们大家共同肩负的责任。非常高兴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并肩努力,与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携手加强中国儿童乘车安全。”
2013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整合旗下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保时捷、宾利六大品牌,共同发起了中国第一个由汽车企业从集团层面进行运作、联合众多子品牌、合资企业及经销商共同参与的儿童道路安全项目“大众汽车集团儿童安全行动”,促进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普及。
据悉,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即日推出“迎六一护儿童”关爱行动,6月1日至30日,凡购买一汽-大众大众新车的用户,可享受500元关爱价购买一套市场指导价为2180元的儿童安全座椅。一汽-大众大众在用车用户可按1680元/套的回馈价进行购买。本次行动旨在提升公众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度和使用率。